看見爸媽不自覺手抖?要警惕他們得這種病

帕金森病是世界第二大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僅次於阿爾茨海默病。據統計,全球約有一半的帕金森患者在中國。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過1%患有帕金森病,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大約有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70歲以上患病率達3%-5%,而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中國203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將達到500萬。




 

該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癥狀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


迄今為止,原發帕金森病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一般認為主要與年齡老化、遺傳和環境等綜合因素有關。而繼發性帕金森病則多由腦炎、腦動脈硬化或錳、一氧化碳中毒等原因所致。

震顫是常見癥狀,但診斷仍需謹慎

震顫是帕金森病最常見的癥狀,約三分之二患者的首發癥狀是震顫。其他患者的首發癥狀通常是運動問題或嗅覺衰退。具體而言,帕金森病通常可導致以下癥狀:
 

1.震顫:震顫劇烈、有節律,常見於一隻手,而另一隻手處於靜息狀態(靜止性震顫)。

由於手部運動像在搓一個小物件,這種震顫稱為搓丸樣震顫。這種震顫在手部進行有目的的活動時減輕,睡眠時消失。情緒激動、疲勞可使震顫加重。震顫最終可進展至另一隻手、上肢和下肢,也可累及下頜、舌、前額、眼瞼,但不影響發聲。部分患者始終不出現震顫。 

震顫也會導致患者寫字動作起始困難以及維持筆畫困難,而出現寫字過小(小寫症)的情況,這些癥狀可能會被誤認為是無力,但力量和感覺通常正常。 

2.僵直(肌強直):肌肉僵直,導致運動困難。肌肉強直可影響許多運動:床上翻身、進出汽車及起站等。

日常活動(如穿衣、梳頭、進食和刷牙)通常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完成。由於手部小肌肉通常控制困難,諸如扣襯衣扣子和系鞋帶等日常活動逐漸變得困難。 

3.運動變慢:運動變慢,且啟動困難,患者活動減少。當患者活動減少時,由於關節僵化和肌肉虛弱而導致運動越來越困難。 

一旦起步,患者的步態拖曳、步幅短小,上肢屈曲於腰部且上肢少有或沒有擺動動作。行走時,部分患者出現停步及轉身困難。

隨着疾病進展,部分患者可出現突然停步,因為患者覺得他們的腳好像粘在地上(稱之為凍結步態)。

部分患者行走時會逐漸地、不由自主地加快步伐,為避免跌倒而向前小跑,這種癥狀稱之為慌張步態。 

4.維持平衡和姿勢困難:體態屈曲,維持平衡困難。因此,患者往往前傾或後仰。由於動作變慢,患者常不能快速伸手阻止自身跌倒。 

5.面部表情減少:由於控制面部表情的表情肌不活動,患者的面部表情減少(面具臉)。面部表情缺乏可以被誤認為是抑鬱,或者它可引起抑鬱,只是被忽視了 (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常見抑鬱。) 最終,面部可表現為茫然的凝視、張口,通常不眨眼。


由於面部以及咽喉部肌肉強直以致吞咽困難,患者常有流口水或說不出話來。帕金森病患者由於難以連續發音,所以說話時聲音單調、細弱,還常常結巴。 

6.失眠:常由頻繁夜尿或夜間癥狀加重、翻身困難等引起。常可出現快動眼相(REM)睡眠行為障礙,表現為正常情況下在REM睡眠時不活動的肢體出現突發、猛烈的活動,有時可傷害到同床的睡伴。睡眠不足也可加劇抑鬱和白天睏倦。 

7.排尿:排尿時起動和維持困難(稱為排尿猶豫)。

8.便秘:由於腸道蠕動減緩,常出現便秘。缺乏活動和左旋多巴(治療帕金森病的主要藥物)可加重便秘。 

9.低血壓:當患者站立時,血壓可出現突然、明顯的下降(體位性低血壓)。 

10.皮炎:頭皮、臉部,偶爾身體其他部位可出現脂溢性皮炎。 

11.嗅覺缺失

12.痴獃:約三分之一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現痴獃及思考障礙。

需要注意的是,許多其他疾病和藥物也可導致與帕金森病類似的癥狀。尤其對老年人而言,隨着年齡增長,也會出現某些類似帕金森病的癥狀,如喪失平衡、運動變慢、肌肉強直、體態屈曲等。
 
因此當患者出現動作緩慢或運動減少,以及特徵性的震顫或肌強直中任何一種癥狀時,需尋求專業醫生進行診斷。在診斷過程中,患者本人或家屬應對其疾病既往史、毒物接觸史、藥物服用史等進行詳細說明。
 

目前尚無治癒藥物,疫情期間更需警惕

儘管帕金森病常於 50~79 歲發病,但近年來有年輕化的發展趨勢。目前尚無藥物可治癒帕金森病,因此對於該病,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預防措施:


1.防治腦動脈硬化是預防帕金森病的根本措施,臨床上要認真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 

2.避免或減少接觸對人體神經系統有毒的物質,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錳、汞等; 

3.避免或減少應用奮乃靜、利血平、氯丙嗪等誘發震顫麻痹的藥物; 

4.加強體育運動及腦力活動,延緩腦神經組織衰老; 

5.發現老年人有上肢震顫、手抖、動作遲緩等帕金森病先期徵兆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爭取早診斷、早治療。 



作為一種常見的老年慢性疾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帕金森患者群體更要注意自身的防護。在防控新冠病毒感染方面,可做到如下幾點:


1.常規防控感染:避免與有疫區旅行史的人接觸;避免聚會、減少參加公眾人多的場合;居家勤開窗通風;外出盡量步行或自駕。 

在公交地鐵、上下電梯等密閉空間需要佩戴口罩防護,避免隨意碰觸公共場所的設施:如門把手、扶梯等,不得以觸碰后,不要再隨意碰觸臉部,在有消毒機會時及時手消毒。 

與人說話盡量保持1 m以上距離。 家中常用的洗手液、肥皂、洗衣液等要具備較好的消毒功能,能夠殺滅細菌病毒,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 

2.堅持藥物治療:帕金森病容易受到內環境不穩定的干擾,如果有感染、離子紊亂、精神情感刺激等發生,會加重帕金森病自身的癥狀,如震顫、強直以及加重行動困難等。因此防疫期間也要繼續服用治療帕金森病藥物,不要隨意改動或刪減藥物。 

3.提高抵抗力:堅持補充營養,保持原有的飲食習慣,既要注意不能大幅度減少進食,又要避免暴飲暴食,影響藥物療效。保持規律作息和良好睡眠環境。

適當活動或進行量力而行的體育活動,活動中應注意家屬看護,避免跌倒。長期堅持健身鍛煉者,可繼續在開放的戶外保持規律運動。 

4.精神情緒的調整:對於合併有痴獃或焦慮抑鬱的患者,應繼續服用相關藥物,並积極心理疏導,盡量保持积極樂觀的心態。

 
如果疫情期間患者出現新冠病毒感染的癥狀,表現為無明顯誘因出現新發帕金森病癥狀或原有帕金森病癥狀的加重,應提高警惕。具體來說來可有但不限於如下錶現:


1.全身乏力、極度疲勞感; 

2.出現新發全身或局部疼痛,或者疼痛性質與以往發生改變; 

3.出現震顫較以往突然加重,同樣用藥不能有效緩解; 

4.出現僵硬更明顯; 

5.出現胃腸道癥狀,噁心不適,忽然難以忍受一直服用的藥物; 

6.出現精神萎靡不振,嗜睡;

7.出現糊塗譫妄,說錯話認錯人,分不清時間地點等



總之,儘管
帕金森病起病隱匿、進程緩慢、診斷困難,且目前尚沒有治癒的方法
,但及早發現並干預治療,可以顯著改善帕金森患者的癥狀,並維持其較高的生活質量。而且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包括帕金森病在內的長期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容易成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和感染后的重症人群,因此對於該群體,需要更多的關注和防護。

 

 

編輯:春雨醫生

參考文獻:

[1]Fusco G, Chen SW, Williamson PTF, et al., Structural basis of membrane disruption and cellular toxicity by α-synuclein oligomers. Science. 2017 Dec 15;358(6369):1440-1443. doi: 10.1126/science.aan6160.

[2]羅曉光,馬可夫,何奕濤,任惠霞,郭毅.帕金森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診治及防控建議[J/OL].廣東醫學,2020(06):1-3[2020-04-10].https://doi.org/10.13820/j.cnki.gdyx.20200527.

[3]Hector A. Gonzalez-Usigli ,Alberto Espay , Parkinson’s disease,2014-05,https://www.msdmanuals.cn/home/brain,-spinal-cord,-and-nerve-disorders/movement-disorders/parkinson-disease-pd

[4]國家衛健委,原發性和繼發帕金森病臨床主要預防措施,2014-04-10,

http://www.nhc.gov.cn/jnr/pjsbzsxx/201404/24f3baeca2a14160aacaad1a16204641.shtml

【其他文章推薦】

牙冠增長術治療費用  

※ 過40歲拉警報?何時該看「不孕症」門診?

※微感冒得吃藥?紫錐花 紫錐菊打擊感冒效果增六成

※牙齒矯正通常隱適美費用要多少?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張表讓你看懂癌症檢測性病篩檢流程!

※菜花皰疹病源不同性行為非唯一感染途徑

楊柳絮能傳播新冠病毒?病毒:我還嫌累呢

耶夫托拉斯·春雨君曾說過一句話:飛絮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這是一個南方人以為是文藝片,北方人覺得是恐怖片的季節。


 




一說起楊柳絮紛飛季,你以為是不會消融的漫天飛“雪”?是不會黏膩的“棉花糖”?
 


不不不,它只會讓人涕泗橫流、拳打空氣、表演Bbox……
 
(圖源:微博)


如果說以往的楊柳飛絮是過敏性鼻炎的幫凶,那今年的它,則讓這部“恐怖片”再次升級,在傳聞中又多了一個讓人聞風喪膽的稱號——“新冠病毒傳播載體”
 
毛毛們飛飛揚揚,四處飄散,如果帶着新冠病毒飄到健康人的身上,豈不是十分危險?


飛絮傳播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極低

對於飛絮是否會傳播新冠病毒的問題,北京同仁醫院鼻科副主任王成碩在4月6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現有研究,沒有證據證明楊柳絮中存在新冠肺炎病毒。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載體工程中心主任、原武漢病毒研究所副研究員趙非曾進一步解釋道,飛絮要想傳播新冠病毒,必須滿足兩個條件:較大數量的病毒顆粒附着于飛絮上,以及這些病毒具有較強感染活性。

一團飛絮要想攜帶着新冠病毒飄散出去,並讓健康人感染髮病,它需要經歷這樣的過程:

(圖源:春雨醫生自製)


以上過程,需要大量新冠病毒污染了某棵楊柳樹並附着於部分飛絮上,正好趕上沒有風的環境導致病毒無法被自然通風所稀釋,接着又在極短的時間內碰巧飄到了某人的身邊,還被吸入了鼻腔並且逃過了人體的抗病毒免疫反應。這個幾率比中彩票還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此外,春夏交替時期,蚊蟲也開始“蠢蠢欲動”了,很多人還會擔心蚊蟲叮咬是否會傳播新冠病毒。此處春雨君也一併解答:目前也沒有證據表明蚊蟲能傳播新冠病毒。



雖然蒼蠅蚊子已經聲名狼藉,在瘧疾、淋巴絲蟲病、黃熱病、Zika病毒(寨卡病毒)、革熱登、流行性乙型腦炎、斑氏蟲疾、馬來絲蟲病、帝汶絲蟲病等一系列疾病中,它們都扮演了幫凶,但也不能什麼帽子都往它們頭上扣。


4月13日,世界衛生組織再次發博澄清:迄今為止,沒有證據或信息表明2019冠狀病毒病通過家蠅和蚊子傳播。



(圖源:微博)


 

警惕飛絮引發的過敏反應

與其擔心飛絮傳播新冠病毒,我們更應該注意它在過敏方面所起的作用。
 
在這裏春雨君給楊柳絮“正名”一下,雖然毛毛們無邊無際令人煩惱,但真正讓你流涕、咳嗽、哮喘及皮膚瘙癢、眼結膜發紅的“元兇”,其實是“搭乘”飛絮的塵蟎、細菌和花粉等物質。它們“相親相愛”包裹成一團,又隨風起落,形成更為複雜的過敏原,被過敏體質的人吸入體內後會引發變態反應,嚴重的甚至會危及生命。


所以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個人不停地打噴嚏,不要驚恐地以為他從新冠肺炎隔離區溜了出來,他可能只是一個可憐的過敏患者。




 


 
根據中國天氣網的報道,目前河南、山東大部、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的臨汾等地已經進入飛絮盛飄期。預計11日至15日,飛絮盛飄區域將向北推進至北京大部、天津、山東半島、山西南部一帶。


(圖源:微博)


5日至20日,飛絮盛飄區域進一步向北推進,山西北部、北京西部北部山區以及河北唐山、秦皇島等地將進入飛絮盛飄期。而山西北部的朔州、大同以及河北北部的張家口、承德等地將在20日以後迎來飛絮的盛飄期。


防護飛絮過敏 7 點建議

要想防範飛絮引發的過敏,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戴口罩,防護新冠病毒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同樣可以防護楊柳絮引發的過敏反應。


  


此外,以下6點對於防護飛絮過敏同樣有效:


1.減少外出:待在家裡,關好門窗,避免接觸飛絮,是最好的選擇。如果一定要外出,最好避開上午10時至下午16時的飛絮高發時段,盡可能選擇飛絮比較少的早晨、晚上或是雨後外出。 

2.及時清洗:外出返回后,除了先儘快洗手之外,還應清洗鼻腔和面部,及時清掃外衣上的飛絮。有過敏性鼻炎或者對花粉、楊柳絮敏感的人,每天最好清洗鼻腔2-3次。 

3.注意清理:及時清理或噴水濕化室內飛絮;定期打掃汽車內部,及時清理車內的飛絮和灰塵。 

4.清淡飲食:容易敏感的人群日常飲食多以清淡為主,多喝水,多食用水果、蔬菜等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適當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E。 

5.常備藥物:過敏體質人群應隨身準備抗過敏類藥物。過敏性鼻炎患者可攜帶相關鼻噴劑,哮喘、慢阻肺患者可攜帶平喘氣霧劑吸入,如果藥物不起作用,應及時就醫。 

6.調整情緒:春季氣候乾燥,本身就容易讓人上火,再加上被漫天飛舞的楊柳絮“騷擾”,難免情緒會變得“暴躁”。要特別注意調整情緒,保持心態健康平和。





最後,如果飛絮已經落入眼、口、鼻中,注意不要使勁揉搓,可用清水沖洗或紙巾濕巾擦拭,皮膚和飛絮接觸后也不要抓撓,如果出現過敏反應了,最好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治療,不要隨意用藥。
 

 

 

編輯:春雨醫生

參考資料:

[1]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2020-04-06,http://www.beijing.gov.cn/shipin/Interviewlive/202.html

[2]科普中國,謠言:柳絮會攜帶新冠病毒,從而導致跨區域性傳播,2020-04-09,

https://piyao.kepuchina.cn/rumor/rumordetail?id=zjwm

[3]中國天氣,華北飛絮盛飄預警!疫情期間如何防護,2020-04-10

https://weibo.com/1498396803/ICFCJylsK

[4]顧曉昕. 楊絮漫天紛飛惹人煩[N]. 連雲港日報,2011-05-18(A02).

【其他文章推薦】

笑齦矯正,更多照片案例

※Qrious奇瑞斯-兒童機能保健專家

隱適美前後矯正對照圖

※男人該如何讓自己「戰鬥」更持久

※把握兒童牙齒矯正6-12歲成長期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相關資料

胳膊上有這個“疤”,就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嗎?

目前全球有20多種COVID-19候選疫苗正在研發中,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一旦新葯獲批,將致力於推動新葯的廣泛應用。而在眾多疫苗研究中,一項關於卡介苗的試驗,格外引人注意:3月23日,《Science》發文稱,德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四個國家即將採取試驗—— 通過注射抗結核病疫苗(卡介苗)以達到預防新冠病毒的目的。



而世界衛生組織又在13日發布的每日疫情報告中指出,
沒有證據表明卡介苗保護人們免受新冠病毒感染


這些新聞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有些令人費解:小時候接種預防肺結核的卡介苗,和現在的新冠病毒有什麼關係呢?用卡介苗預防新冠病毒不會是“病急亂投醫”吧?
 

BCG:用於預防肺結核的百年疫苗

 

作為具有百年歷史的“老將”,卡介苗芽孢桿菌(BacillusCalmette-Guérin,BCG)最初是作為抗結核疫苗而開發的。1882年,德國人羅伯特·科赫首次發現結核桿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細菌學家卡邁特(Calmett)與他的助手介嵐(Guerin)研發了卡介苗(BCG),1919年移交給巴黎巴斯德研究所,1921年首次使用於人體上。



卡介苗BCG菌株顯微圖像 /維基百科) 


作為歷史悠久、使用廣泛的一種疫苗,卡介苗對於預防結核病的效果,在近三十年來卻倍受質疑。因為卡介苗的免疫效果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弱,疫苗保護期介於10到20年不等,且該疫苗對成人結核病沒有預防作用。
 
但可以確定的是,卡介苗對於預防嬰幼兒的進行性原發性肺結核(progressive primary tuberculosis),如結核性腦膜炎和血行播散性結核(如粟粒性腦膜炎)等方面較為有效。


儘管在一些發達國家,包括美國、意大利和荷蘭的新生兒早已不做BCG疫苗接種了,但世衛組織仍然推薦結核病高負擔國家應將卡介苗接種作為兒童計劃免疫規劃的一部分。
 
但是,一種是由細菌引起的結核病,一種是由病毒引起的Covid-19,卡介苗是如何將二者聯繫在一起的呢?
 

多項研究:接種BCG或可減少新冠病毒感染

 

在常規的認知中,我們通常認為卡介苗只是用來抵抗結核桿菌的侵襲,但事實上BCG可誘導非特異性免疫,對結核桿菌以外的病毒、寄生蟲及腫瘤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馬薩諸塞州總醫院免疫生物學主任,哈佛醫學院醫學副教授丹尼斯·福斯特曼(Denise Faustman)博士說,
卡介苗疫苗可能有助於人們增強對除結核菌以外其他物質的免疫反應,從而引起“脫靶效應”。
儘管尚不清楚BCG疫苗產生這些脫靶作用的確切機制,但該疫苗確實可引起非特異性的免疫應答增強。
 
3月28日,一篇發表於medRxiv預印論文平台的文章《Correlation between universal BCG vaccination policy and reduc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or COVID-19: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表明,與長期實行卡介苗普及政策的國家相比,沒有實行卡介苗普及政策的國家(意大利、荷蘭、美國)受到新冠肺炎的影響更為嚴重。


(圖源:medRxiv)


此後4月6日,日本藤田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於medRxiv預印論文平台的文章《Association of BCG vaccination policy with prevalence and mortality of COVID-19》指出,通過模型計算,研究人員發現卡介苗接種與病例數有顯著關聯,卡介苗接種可能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新冠病毒的傳播。
 
而在同一時間,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於medRxiv預印論文平台的文章《Differential COVID-19-attributable mortality and BCG vaccine use in countries》也認可了這個觀點。


(紅點= 接種BCG國家;藍點=不接種BCG國家/medRxiv)
 
他們匯總了每日確診新冠肺炎和死亡的數據,結合國家和地區之間不同的卡介苗接種政策,進行分析,發現強制性接種卡介苗政策與疫情爆發最初30天內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增長的快速平緩有關。


研究显示,與非強制接種卡介苗的國家相比,強制接種的國家確診病例增長率明顯降低,而且,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權力的緊密度/鬆散度之類文化維度的差異並不能夠解釋這種降低。死亡病例的分析結果與確診病例基本一樣。
 
以上研究都從統計學的角度說明,
接種卡介苗可能會減少新冠病毒的感染
。但這些研究都是關於相關性的,而不是“因果關係”。
 

世衛組織:目前不推薦BCG預防COVID-19

世界衛生組織於13日發布的每日疫情報告指出,迄今沒有證據表明卡介苗可保護人們免受新冠病毒感染,因此目前不推薦通過接種卡介苗預防新冠肺炎。


(圖源:WHO)


 
世衛組織指出,這些現有的研究中存在很多“混淆變量”,包括一個國家的人口年齡結構、新冠病毒檢測率、疫情發展階段等。
 
世衛組織介紹,目前正進行兩項相關臨床試驗,均旨在研究一線醫護人員接種卡介苗后的新冠預防效果,世衛組織將對可能得出的有關證據予以評估。
在還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世衛組織不推薦通過接種卡介苗預防新冠肺炎
,但繼續建議在結核病高發的國家和地區為新生兒接種卡介苗。
 
綜上,儘管關於卡介苗疫苗與新冠病毒相關性的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用於分析的確診及死亡數據是否準確、各國疫情發展情況存在差異、卡介苗對新冠病毒免疫時長並不確定等,但這些文章對之後具體的研究仍然具有引導意義。關於卡介苗疫苗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有效性,還需要大量的臨床試驗來進一步證實。
 

 

 



 

編輯:春雨醫生

參考文獻:

[1]Aaron Miller, Mac Josh Reandelar, Kimberly Fasciglione,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universal BCG vaccination policy and reduc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or COVID-19: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3.24.20042937

[2]View ORCID ProfileAnita Shet, Debashree Ray, Neelika Malavige,et al.,Differential COVID-19-attributable mortality and BCG vaccine use in countries,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4.01.20049478

[3]Giovanni Sala, Tsuyoshi Miyakawa,et al.,Association of BCG vaccination policy with prevalence and mortality of COVID-19,doi: https://doi.org/10.1101/2020.03.30.20048165

[4]BCG vaccines: WHO position paper – February 2018. Vaccins BCG: Note de synthèse de l’OMS – Février 2018. Wkly Epidemiol Rec. 2018;93(8):73–96. Published 2018 Feb 23.

[5]Gina Yu,How a 100-year-old vaccine for tuberculosis could help fight the novel coronavirus,2020-04-10,https://edition.cnn.com/2020/04/09/health/tuberculosis-bcg-vaccine-coronavirus/index.html

[6] Jop de Vrieze,Can a century-old TB vaccine steel the immune system against the new coronavirus,2020-03-23,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3/can-century-old-tb-vaccine-steel-immune-system-against-new-coronavirus#

【其他文章推薦】

笑齦露出不尷尬-知名網美矯正牙套日記

提升免疫力不再怕生病多吃這種食物就對了  

※矯正牙齒也能很低調,隱適美讓美沒有距離

※女性染淋病難察覺延誤就醫恐導致不孕

※透過穩定有效的外科手術進行早洩治療,讓你重振男性雄風!

 ※不再是感冒常客了!提高免疫力的天然特效藥「紫錐菊

全國多所高校相繼開學,這份防護指南要收好

相較於中小學複課,高等院校的生源跨地域流行性更高,學校內學生以及教學、管理人員數量大,集體生活多且作息時間不統一,疫情防控管理方面需要更為細緻謹慎。此前,教育部已要求各地各校制定詳細的應急預案,並編寫了《高等學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


4月14日,為科學指導大專院校有效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進復學複課,針對高校學生學習生活環境狀況、學生構成等不同特點,國家衛健委組織制定了《大專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可供複課院校及學生參照執行。
 
關於高等院校開學的疫情防控注意事項,春雨君綜合各方資料整理如下,如果大家還有其他想了解的方面,也可以文末留言告知春雨君。
 

01.學生該了解哪些新冠基礎知識?

2019年12月在武漢相繼發現不明病因的感染性肺炎患者,主要臨床表現是發熱、體溫≥38℃、乾咳、肺炎影像學特徵。經進一步病原學研究證實,該疾病是一種新的冠狀病毒感染所致,稱為新型冠狀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該病毒所致疾病稱為 COVID -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該病毒所致肺炎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名統一為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

 
新冠病毒與2003 年引起SARS 的SARS 冠狀病毒(SARS-CoV)同源性達79.5% 以上,其可能的來源有蝙蝠、穿山甲,但具體的中間宿主尚未明確。
 
新冠肺炎的
傳染源
包括患者、隱性感染者(無癥狀感染者)、病原攜帶者以及感染的動物。
 
該病是呼吸系統傳染病,呼吸道和眼結膜是病毒的主要入侵途徑。目前確定新型冠狀病毒的
傳播方式
有: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是新發現病原,人群普遍沒有特異性免疫力,流行病學資料顯示
人群普遍易感
,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者感染後病情較重。

 
傳染病潛伏期是指人體在感染以後到出現癥狀的時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
潛伏期
為1~14天,多為3~7天。據此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期定為14天。
 
新型冠狀病毒可以在飛沫中存活,但不能單獨在空氣中長期存在。新冠病毒在乾燥陰冷環境可存活約48 小時,環境溫度越高病毒存活時間越短,常溫空氣中約2 小時毒力即顯著減低。

 
該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 30分鐘可滅活病毒。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新型冠狀病毒,但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日常可用84消毒液、漂白粉和75%乙醇消毒

 

02.開學前學生要做哪些方面的準備?

學生在返校前,要確保自己的身體狀況良好,每日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和行蹤報告,如自己或家人出現發熱、乾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可疑癥狀時,要主動報告學校,並及時就醫。
 
個人社區疫情管理、出行軌跡及查詢方法有:

除常規用品外,學生在返校前還應準備好醫用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有條件時可隨身攜帶速乾手消毒劑。

返校前調整好作息和心理狀態,安心居家,做好在線學習,學習和掌握個人防護知識,在學校正式確定和通知返校時間前,遵守有關規定,不得提前返校。

03.開學前學校會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根據國家衛健委及教育部辦公廳的有關規定,各地在確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學校具備基本防控條件,師生和校園公共衛生安全得到切實保障後,方可作出錯時錯峰開學的決定。




 


開學前應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徹底清理衛生死角;做好教室、食堂、宿舍、圖書館、活動中心、洗手間等公共場所的保潔和消毒;設置充足的洗手水龍頭,配備必要的洗手液、肥皂、紙巾、手消毒劑等物品或手部烘乾機等設備。
 
制訂“疫情防控物資計劃表”,儲備數量足夠、品種齊全的疫情防控物資,包括檢測類物品,如體溫計;消殺類物品,如含氯消毒液、84消毒液、手消毒劑、紫外線燈、噴灑器等;防護用品,如一次性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防護帽、乳膠手套、隔離衣等。

 
校方需全覆蓋、無遺漏摸清教職員工(包括離退休人員)和學生(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和需在校學習的繼續教育學院學生等)的假期去向、健康狀況,實行“日報告” “零報告”制度
 
經審核符合返校條件的學生,學校應提前了解學生返程方式和時間、是否有家長陪同等信息,採取有效方式和途徑向學生推送返程安全防護提醒信息。對暫緩返校的學生,要及時與學生本人和家長聯繫,做好溝通工作,並保持聯繫,待情況允許後方可返校。需要醫學觀察的人員按醫學觀察工作流程執行。
 
同時,學校要根據學生來源特點,制定具體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做好應急演練,提前熟悉掌握當地醫療服務預案。在學校內設立(臨時)隔離室,位置相對獨立,以備人員出現發熱等癥狀時立即進行暫時隔離。
 

04.返校途中學生如何進行自我防護?



有條件的學生建議乘坐私家車返校,盡量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乘坐火車、飛機等公共交通工具時,需全程佩戴口罩,安檢時短暫取下口罩,面部識別結束後立即戴上口罩,儘快通過安檢通道。
 
返程途中做好手衛生,盡量避免直接觸摸門把手、電梯按鈕等公共設施,接觸後及時洗手或用速乾手消毒劑揉搓雙手。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用手接觸口眼鼻注意咳嗽禮儀: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避免在人員密集、通風不良的場所逗留。留意周圍旅客狀況,避免與可疑人員近距離接觸。發現身邊出現可疑癥狀者及時報告乘務人員。妥善保存旅行票據信息,記錄乘車時間和登車地點,以配合相關密切接觸者調查及作為學校審核依據。
 
返校途中做好健康監測,自覺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若出現可疑癥狀(發熱、乾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盡量避免接觸其他人員,視病情及時就醫。
 

05.返校後學生需如何進行自我管理?



學生到校後,應當按學校相關規定有序報到,
入校前
接受體溫檢測,合格後方可入校;無特殊情況,盡量避免家長進入校區。報到時,進校人員須間隔1米以上,依次排隊,避免擁擠。


 
 
在校期間,學生自覺按照學校規定進行健康監測,進入
宿舍
前需測量體溫,若體溫≥37.3℃,需用醫用體溫計重複檢測,檢測後仍異常的,不再進入宿舍,立即向相關部門彙報並去指定醫院就診。
 
進入
食堂
前做好體溫檢測,體溫異常者避免入內用餐。排隊候餐保持1米以上距離,餐前應先洗手,可盡量選擇打包帶走,若在食堂就餐,盡量單獨就座,不面對面就餐,避免人員聚集,減少不必要的交流談話。



 
對於沒有健康問題的學生,每天可保持適量運動,增強身體素質,選擇人員較為稀疏的空曠開放空間進行室外運動。
 
學生返校後不召開聚集性會議,可通過錯峰開會、網絡視頻或提前錄製會議材料等方式召開學生會議;鼓勵開展網絡教育課程或線上展示交流活動;確需開展現場活動的,需按規定向學校相關部門申請。 
 
學生在疫情防控期間不得出校,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場所。如必須出校,須嚴格履行請假程序,規劃出行路線和出行方式。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和手衛生,去人口較為密集的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廂式電梯等必須正確佩戴口罩。
 

06.在校期間出現可疑癥狀怎麼辦?

 

教職員工或學生如出現可疑癥狀,包括髮熱、乾咳、咽痛、呼吸困難、乏力、噁心、嘔吐、腹瀉、頭痛、心慌、結膜炎、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應立即向學校報告,並在校醫院指導和協助下按規定送定點醫療機構診治。

(圖源:教育部-防控指南) 


就診途中,盡量選擇開車、騎車、步行等相對獨立的交通方式,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路上打開車窗,時刻佩戴口罩並隨時保持手衛生在路上和醫院時,盡可能遠離其他人(1米以上);若路途中污染了交通工具,建議使用含氯消毒劑或過氧乙酸消毒劑,對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污染的表面進行消毒。
 
就醫時,應如實詳細講述患病情況和就醫過程,尤其是必須告知醫生近期旅行和居住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或疑似病例的接觸史、動物接觸史以及發病後接觸過什麼人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各項調查與檢查




 
對共同生活、學習的一般接觸者進行風險告知,如出現發熱、乾咳等呼吸道癥狀以及腹瀉、結膜充血等癥狀時要及時就醫。




總之,高校教職工及學生都要對新冠肺炎有清晰的了解,掌握基本的疫情防護知識。在開學前後,學生都要做好健康監測與自我管理,如實上報自己的健康狀況及行蹤記錄,按照學校的具體規定依次返校(境外師生未接到學校通知一律不返校),及時關注學校官網、官微官博及班級群消息,根據通知配合學校安排。

 

 

 

 

編輯:春雨醫生

參考資料:

[1]國家衛健委,關於印發大專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的通知,2020-04-14,

http://www.nhc.gov.cn/jkj/s3577/202004/7838c406600d4d38a11f5675c98a2ecf.shtml

[2]新華網,高校陸續開學,“特殊學期”該如何安排,2020-04-14,

http://www.xinhuanet.com//mrdx/2020-04/14/c_138974687.htm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中小學校和高等學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南出版上線,2020-03-1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3/t20200312_430163.html

 

【其他文章推薦】

※上班族預防感冒防護5原則

※專業牙科,隱適美矯正專家,教你正確清潔口腔

淋病感染年輕化–不要再成為下一個無知的受害者

※做完台北內視鏡拉皮心得分享-醫美熱門討論區

紫錐花紫錐菊提高第一道免疫系統的防禦力!

※嬰兒戴頭型矯正頭盔,更多成功案例分享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什麼是肺癌靶向治療?

據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統計,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全球近六分之一的死亡由癌症造成。據全球癌症領域頂級雜誌——《CA:臨床醫師癌症雜誌》(CA Cancer J Clin)在線發布的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顯示,肺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分別佔所有癌症的11.6%和18.4%,均居全球癌症病例首位。

據2019年最新統計數據報告,2015年我國癌症發病率高達285.83/10萬,其中肺癌(約為78.7萬例)位居首位,2015年我國癌症死亡率為170.05/10萬,其中肺癌(約為63.1萬例)仍位居首位。肺癌仍是我國重大的腫瘤疾病負擔。

 

肺癌的四種治療方法

通過組織病理學分型,肺癌可分為小細胞型和非小細胞型,其中非小細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佔絕大比例( 80% ~ 85%),且被發現時大多已處於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

 

目前,對於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主要以手術、放療和化療作為治療方式。但臨床上適合進行外科手術治療的僅佔20~30% ,而且手術創傷較大,僅對早期局部病變治療有效,對於亞臨床轉移灶無明顯效果。放射治療是一種針對局部治療的方法,對於轉移性腫瘤治療無明顯效果,且治療副作用較大。

 

隨著分子研究的發展,靶向治療填補了肺癌治療的空缺,可顯著改善患者預後。靶向治療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對於特定致癌位點,通過設計相應藥物特異性地結合,以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同時防止對機體正常細胞產生損傷。

 

EGFR基因治療靶點

2019年,NCCN(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指南建議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應進行EGFR,ALK,ROS1,c-MET,BRAF,和NTRK等靶向治療相關基因的檢測。針對這些特定突變位點的靶向藥物及個體化治療,也逐漸進入臨床,改變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策略。

 

其中EGFR基因作為第一個被發現的非小細胞肺癌治療靶點,是研究得最徹底、臨床應用最成功的。最近的研究發現,EGFR是亞太地區和俄羅斯最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的驅動基因,EGFR基因突變佔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總數的49.3%。

 

EGFR基因突變中,最常見的敏感突變是第19外顯子的747~750處核苷酸缺失和第21外顯子的L858R突變,因此可考慮使用第一代EGFR-TKI。第二代EGFR-TKI包含EGFR和HER2兩種靶點基因,適用於因HER2基因突變引起的EGFR-TKI耐葯患者。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經第一、二代EGFR-TKI靶向藥物治療8~14個月之後,一般都會出現明顯耐葯狀況,其中T790M突變最為常見,大約佔50~60%。因此,人們加快了第三代EGFR-TKI的研發。研究表明,在T790M突變引起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TKI耐藥性後,經第三代治療後仍能獲得7.6個月的生存期。

 

我國靶向治療現狀

在80-90年代期間,我國的肺癌治療仍以手術和放化療為主,2004年,首個肺癌口服靶向葯吉非替尼在中國上市,正式開啟中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精準診療時代,肺癌靶向治療在我國肺癌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在2004年-2019年間,繼一代EGRF靶向葯吉非替尼之後,二代、三代靶向葯也相繼在我國獲批上市,靶向治療不斷給肺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突破。

 

FLAURA臨床試驗表明,進口三代靶向葯奧希替尼單葯一線治療讓EGFR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中位總生存期超過3年,達到38.6個月,同時可減少52%的腦轉移進展或死亡風險,成為新的治療標準。

 

總之,晚期肺癌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並給患者家庭造成極大的經濟、精神壓力。隨著靶向治療的發展,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策略也由傳統化療向個體化精準治療邁進。儘管靶向治療還存在耐藥性等的問題,對晚期肺癌的精準治療仍然任重道遠,但隨著對肺癌發生、進展機制的深入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靶向治療會幫助更多的肺癌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編輯:春雨醫生

參考文獻:

[1]宋慧華,付秀華.非小細胞肺癌常見驅動基因及相應靶向藥物的研究進展[J/OL].醫學綜述,2020(08):1531-1536[2020-04-17].http: //kns.cnki.net/kcms/detail/11.3553.r.20200408.1552.030.html.

[2]週廣華,林琳.靶向治療在NSCLC中的研究進展[J].臨床肺科雜誌,2020,25(04):602-605.

[3]王麗萍.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和免疫治療進展[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55(02):176-182.

[4]Bray Freddie,Ferlay Jacques,Soerjomataram Isabelle,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J].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18,68( 6).

[5]HAN B,TJULANDIN S,HAGIWARA K,et al.EGFR mutation prevalence in Asia-Pacific and Russia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of adenocarcinoma and non-adenocarcinoma histology: the IGNITE study[J].Lung Cancer,2017,113: 37 - 44.

[6] Vansteenkiste J, et al. CNS Response to Osimertinib vs Standard of Care (SoC) EGFR-TKI as First-line Therapy in Patients (pts) with EGFR-TKI Sensitising Mutation (EGFRm)-positive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Data from the FLAURA Study. Annals of Oncology. 2017:28(10);189 [Accessed September 2019].

版權聲明:本文首發春雨醫生頭條號,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其他文章推薦】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要讓孩子吃兒童保健食品嗎?

※淋病治療的10個常見方法

台北拉皮手術後續該如何保養、維持?

益生菌怎麼吃?腸胃醫師公開「腸」保健康5秘訣

※想懷孕卻懷不上! 都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錯?

養護血管 中醫送你三道護心飲

  平常生活中,我們時常聽到周邊的人說要去醫院“通血管”,主要是清除血管里的雜質及淤血,讓血管更寬敞,讓血液流動更順暢。可是,好好的血管怎麼會有雜質呢?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心血管科・心衰中心主任呂渭輝介紹說,人的血管在血液長年累月的流動過程中,由於受不良生活習慣及一些基礎疾病的影響,會逐漸出現雜質堆積並附着在血管內壁,血管內壁會出現斑塊且逐漸增厚與變硬。長此以往,血管內腔逐漸變窄。若是斑塊突然破裂,則會引起一系列凝血反應,最終形成血栓。

  不給血管添堵,日常養護這麼做

  呂渭輝說,日常養護血管預防狹窄堵塞的第一步是控制高血壓。高血壓會使血管硬化,導致血管堵塞的發生。高血壓患者需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控制血壓,並定期測量血壓,每天定時在家監測血壓並記錄下來。看門診時將記錄的血壓情況給醫生查看,醫生便可根據近期的血壓情況調整用藥,更好地控制血壓,減少對血管的影響。

  其次是控制高血脂。人體內的膽固醇有“好壞”之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為“壞”膽固醇;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為“好”膽固醇。“壞”膽固醇便是導致血管硬化的元兇之一。而要控制血脂,關鍵還要戒煙、限酒,長期吸煙、酗酒會影響血脂,使“壞的”膽固醇上升,“好的”膽固醇下降。

  再次是控制血糖。高血糖是血管堵塞的高危因素。

  控制血糖的關鍵在改變飲食習慣。要控制米、面、甜食的用量。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少吃甜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多吃粗糧、雜糧如全麥麵粉、豆類雜麵等和新鮮綠恭弘=叶 恭弘蔬菜。還要限制脂肪和膽固醇攝入,不要吃太多肉,適當多吃豆類。建議1周內吃豬、牛肉不超過3次,其他時間最好是雞或魚(除水生貝殼類外)。此外,植物蛋白中的大豆有較好的降血脂作用,可提高大豆及大豆製品的攝入;低鹽飲食,飲食清淡。每天食鹽總量低於6克。還要少吃煎炸烹飪食物,菜肴以蒸、煮和涼拌為主,炒菜少放油,少吃人造奶油食物。

  BMI值超過28的人群,必須控制體重,從而更高效地進行血脂糾正。建議採用低、中強度的有節律、重複性的有氧運動,如行走、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八段錦或體操等,也可每天行走30分鐘,距離為三千米。

  再有就是保持開朗、懂得緩解壓力,否則真的“傷心”。

  還要停止熬夜、定期體檢。建議20歲以上的成年人每5年檢查血脂1次,≥40歲的男性與絕經期女性每年檢查血脂1次,對於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則應每3~6個月測定1次血脂。首次發現血脂異常,應在4周后複查。血脂檢查應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測定。

  居家試試三道活血護心飲

  呂渭輝說,中醫認為血管不通可表現為胸痹、眩暈、中風等,給大家推薦以下食療方。

  健心方:

  吉林參10克,田七5~10克,陳皮1克。加少量精瘦肉,燉服。每周3次。

  功效:益氣活血,化痰,比較適用於氣虛痰瘀的人群服用。對於證偏陰虛證的人群,人蔘可以使用西洋參替換,加石斛10克,去陳皮。

  對於有“將軍肚”的肥胖人群,中醫講“肥人多痰濕”,治法以祛痰濕為主,配以疏肝、健脾,推薦以下食療方。

  疏肝健脾降脂湯:

  神曲、山楂、荷恭弘=叶 恭弘、布渣恭弘=叶 恭弘、薏米、茯苓各5~10克,陳皮1克,配適當去皮去肥的雞、鴨、豬肉等,煲葯膳服食。

  功效:健脾利濕降血脂。

  平時脾氣暴躁易怒,血壓偏高的人群,推薦以下食療方。

  菊花烏龍茶:

  杭菊花10克,烏龍茶3克,用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效:可清肝明目。此茶對肝陽上亢之眩暈有效。(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許文靜、王軍飛)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health.people.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露齦笑矯正牙齦外露矯正諮詢費用一覽表!

※肌膚鬆弛,內視鏡拉皮專業權威醫師執刀,恢復自信光彩

花賜康(飛比價格)最低價格資訊

※找尋良醫,泌尿科推薦專科醫師,門診時間一覽表

紫錐花紫色的神奇力量

保健食品代工、包裝,詳細廠商名目一覽表

冬季養生 天麻用起來

  冬令時節,天麻進入最佳採收季節。天麻俗稱“定風草”,最廣為人知的效用就是“補腦”,它既可入葯,也可入膳。記者請來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兼治未病中心學術帶頭人彭康教授,為大家介紹幾款冬天時令的天麻養生食譜。

  冬春出品有差別

  天麻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冬麻為好,質量優良,春季發芽時採挖者名“春麻”,質量較差。氣微,性平,味甘,微辛。以質地堅實,體重,有鸚哥嘴,無空心者為佳。

  春麻:皺紋粗大,外皮多未去凈,色灰褐,體輕,質松泡,易折斷,斷面常中空,品質稍差。

  冬麻:皺紋細而少,外觀飽滿,色黃白,半透明,體厚而堅實。不易折斷,斷面平埋,角質樣,無空心,品質稍好。

  不僅補腦 還有這些功效

  彭康介紹,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較名貴的中藥,臨床多用於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等症,又名“定風草”。

  天麻主入肝經,味甘質潤,藥性平和,具有息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之功,可治各種病因之肝風內動,驚癇抽搐,不論寒熱虛實,皆可配伍使用。

  天麻的其他隱藏功能包括:

  治眩暈、頭痛:有鎮痛作用,天麻注射液可用於治療三叉神經痛、血管神經性頭痛、腦血管病頭痛、中毒性多發性神經炎。

  能降血壓,可增加外周及冠狀動脈血流量,對心臟有保護作用。

  有明目和顯著增強記憶力的作用,天麻對人的大腦神經系統具有明顯的保護和調節作用,能增強視神經的分辨能力,已用作高空飛行人員的腦保健。

  推薦幾款天麻食譜:

  1.天麻煮雞蛋

  原料:天麻片30克,雞蛋3個,水1000克。

  加工方法:先將天麻片放鍋內加水煮30分鐘后,打入雞蛋煮熟后即可食用。

  功效:改善頭痛、目眩。

  2.天麻益智仁煮豬腦

  原料:天麻片30克,益智仁10克,豬腦子2副。

  加工方法:天麻片、益智仁加水文火煎1小時,放入洗凈的豬腦子煮熟后食用。

  功效:健腦益智,也可以用於腦病後調養。

  3.天麻鈎藤蓮藕羹

  原料:天麻15克,鈎藤10克,藕粉20克,白糖適量。

  加工方法:將天麻、鈎藤用乾淨的白布(或紗布)包好,放入適量清水煎煮後去渣,然後用熱湯沖熟藕粉。在沖熟的藕粉中調入適量白糖。

  功效:可用於眩暈病。

  4.天麻肉片湯

  原料:天麻15克、豬肉適量。

  加工方法:天麻浸軟切片待用。肉片做湯,加入天麻片共煮。葯、肉、湯俱食,可常服。

  功效:用於高血壓、眩暈、頭痛者。

  5.天麻薏米粥

  原料:天麻10克,薏米3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

  加工方法:將天麻浸軟,切成薄片,與薏米、粳米加水煮粥,調入適量白糖即成。

  功效:可用於頭痛、眩暈。(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彭逢美、李凱欣)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health.people.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笑起來總是牙齦外露?露牙齦形成原因及治療!

不孕症要怎麼辦

紫錐花紫錐菊提高第一道免疫系統的防禦力!

※總是一觸即洩難啟齒?早洩治療成功案例

※找尋保健食品代工廠時,該注意什麼地方?

※ 2020最新減肥大全

葯食同源話“山楂”

寒秋最愛山裡紅,樹樹掛滿紅燈籠。

酸甜適口開脾胃,活血散瘀心腦清。

生津止渴可入葯,消食化積腸道通。

江湖郎中施妙手,冰糖葫蘆顯神功。

兒時最甜蜜的零食要數果丹皮和糖葫蘆了,那時覺得吃一串糖葫蘆,就沒有什麼事情是解決不了的了。用山楂製成的果丹皮,也是一種大眾化食品。

山楂自古便是有名的“果子葯”。山楂是我國的原產植物,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早在古代文獻《爾雅》一書中即有記載,稱之為“�_梅”,作為藥用也有1500多年了。最早載於南朝陶弘景《神農本草經集注》。明代李時珍說“赤瓜、棠�W、山楂一物也”。中醫認為,山楂性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主治消食積,散瘀血,驅絛蟲。治肉積,症瘕,痰飲,痞滿,吞酸,瀉痢,腸風,腰痛,疝氣,產後兒枕痛,惡露不盡,小兒乳食停滯。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用於肉食積滯、胃烷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後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血脂症。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山楂里含有山楂酸具有抗菌、抗炎、抗腫瘤、抗艾滋病病毒等作用。西班牙學者研究發現,細胞感染艾滋病的病毒,在絲氨酸蛋白酶作用下,會被釋出擴散到其他細胞,山楂酸則能抑制絲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山楂中的類黃酮成分能抗禦對人體有害的自由基、強化細胞膜、使受損細胞再生、保護肝臟、抗過敏、防血栓、調節免疫、抗炎、抑制癌腫、延緩人體衰老。山楂中的三萜類化合物,能擴張血管並增加血流量、防止心律不齊、降低血清膽固醇、抗炎等。

山楂雖好,但是也有一些人食用時需要注意。兒童、胃酸分泌過多者、病後體虛及患牙病者不宜食用。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兒童在牙齒髮育的時候,大量吃山楂對牙齒健康不利,吃完之後要記得及時漱口刷牙,以防損害牙齒。孕婦剛懷孕的時候,難免會有嘔吐等反應,常喜歡吃酸的東西,這時不要選擇山楂,因為其有破血散瘀的作用,能刺激子宮收縮,易引發流產。

(作者系北京市朝陽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health.people.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結紮手術不用怕,泌尿科專業解決私密問題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相關資料

 ※不再是感冒常客了!提高免疫力的天然特效藥「紫錐菊

※矯正牙齒也能很低調,隱適美讓美沒有距離

保健食品代工、包裝,詳細廠商名目一覽表

※  減肥就要少吃? 打破錯誤迷思!不要再餓肚子了

一套動作 緩解腰痛

長期久坐、缺乏鍛煉使腰痛成為現代人的常見病。中醫認為,不通則痛。意思是說,經絡不通暢,氣血瘀滯會誘發疼痛。嚴重的腰痛患者,可見腰部色素沉着,顏色發烏髮黑。生活中,糾正不良姿勢、做好腰部保暖是防治腰痛的好方法。此外,適當動一動也能改善不適。這裏給大家推薦一套能舒筋活血的腰部按摩操。

1.雙手在左右腰部做上下按揉,每次5~10分鐘;

2.雙手半握拳,在腰部兩側凹陷處輕輕叩擊,力量要均勻,每次2分鐘;

3.兩腿齊肩寬站立,兩手背放背部,沿腰兩側肌肉上下按摩100次,以腰部發熱為止;

4.按脊柱,左右手拇指交疊,以拇指羅紋面着力,自大椎穴向下依次按揉脊柱骨至尾椎端3~5遍;

5.雙手叉腰,兩腿分開與肩同寬,腰部放鬆,呼吸均勻,做前後左右旋轉搖動。開始旋轉時幅度宜小,逐漸加大,旋轉80~100次即可。▲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health.people.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 80%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都有的徵兆!

※找尋良醫,泌尿科推薦專科醫師,門診時間一覽表

隱適美透明牙套的五個優缺點分享  

※什麼情況該進行包皮手術?

紫錐花紫錐菊提高第一道免疫系統的防禦力!

※ 減肥天龍國,狂運動還不會瘦?

人民時評:中西醫並重,讓古老瑰寶重煥光彩

  中醫重整體,善用“堅盾”,更關注“病的人”;西醫重局部,善用“利矛”,更關注“人的病”

  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各有側重,沒有必要分高低、論長短

  全面落實中西醫並重的方針,關鍵是堅定文化自信,用開放包容的心態促進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更好融合

  

  “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刻闡述了中國特色衛生健康模式,為做好新時代中醫藥工作指明方向。

  堅持中西醫並重,需要中西醫“一碗水端平”。近百年來,“中醫太落後”“中醫不科學”等質疑之聲不絕於耳。中醫與西醫治療理念不同,分屬不同的醫學體系。中醫重整體,善用“堅盾”,更關注“病的人”;西醫重局部,善用“利矛”,更關注“人的病”。其實,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各有側重,沒有必要分高低、論長短。二者不是對手,而是戰友,其共同的敵人是疾病。治療某種疾病,因人而宜,一種醫療手段也好,兩種醫療手段也好,一切以病人受益最大化為原則。無論中醫西醫,都不能包治百病。特別是在治療疑難疾病上,“單打獨斗”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人類健康的星空,需要中西醫聯手點亮。

  堅持中西醫並重,需要中西醫協調發展。中醫與西醫相互借鑒,成為中國特色醫藥衛生與健康事業的重要特徵和顯著優勢。當前,中醫無論是執業醫生數量,還是醫療機構數量,都無法與西醫相提並論,醫療服務的天平在向西醫傾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西醫的差距不是一天造成的,也不是一天就能拉平的。應加大對中醫的扶持力度,重點落實對中醫事業的投入政策,建立持續穩定的中醫發展多元投入機制,完善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構建覆蓋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服務體系,實現中醫西醫“齊步走”。

  堅持中西醫並重,需要改變“中醫西管”的局面。中醫藥法規定:“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我國醫藥衛生事業中的作用。”然而,一些地方中醫服務體系不夠完善,基層服務能力相對薄弱;一些部門簡單套用西醫藥標準評價中醫藥,中醫機構發展緩慢……凡此種種,皆因管理體制機制不完善不健全,特別是中醫藥管理機構管理職能薄弱。實現中西醫並重,需要制定體現中醫藥自身特點的政策和法規體系,實現分類管理、分業運營。同時,加強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綜合改革強調的不是一招一式,而是系統性、集成式改革,以“一馬當先”帶動“萬馬奔騰”,以一域服務全局,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制度。

  全面落實中西醫並重的方針,關鍵是堅定文化自信,用開放包容的心態促進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更好融合,把發展中醫藥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中國特色醫藥衛生與健康事業,讓中醫藥這塊古老的瑰寶重煥光彩。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02日 05 版)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health.people.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咖啡酸衍生物的活性研究報告

酒糟皮膚炎反覆發作怎麼辦?

※得皰疹,不是我的錯..

寶寶頭型如何矯正?把握黃金期,不要錯過最佳時機!

※慢性食物過敏檢測常見的過敏食物有那些

※何時該看"不孕症"門診?把握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