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民識之間到底隔着幾層紗

《多省市自來水中檢出消毒副產物,或致消化道癌》報道,近來引爆輿論。“像極了當年空氣污染中被忽視的PM2.5”,這一通俗化說法,進一步放大了公眾的焦慮。權威的研究背景以及看似合情合理的科學解讀,讓之後北京市環保部門“不會對健康產生明顯影響”的回應頗顯無力。值得思考的是:科學研究結論與公眾健康知識之間到底隔着幾層紗?而從晦澀走向通俗,科學研究團隊、媒體以及公眾該秉持怎樣的態度,才能避免陷入嘩眾取寵的泥潭?
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國家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主持的這項調查之所以得到廣泛傳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水中PM2.5”的說法,觸痛了公眾本就脆弱的飲食安全神經。近年來,大範圍的霧霾天在全國各地持續出現,PM2.5已經成為老百姓的“心腹大患”。如果它的觸角蔓延到飲用水,堪稱人類生活“剛需”的陣地又疑遭淪陷,公眾的安全感還能在何處安放?
被稱為“水中PM2.5”的亞硝胺,是此次爭議的主角。相關專家表示,科研團隊將亞硝胺比作PM2.5明顯不合適。亞硝胺為2A級致癌物,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而包括PM2.5在內的室外空氣污染則被列為I級致癌物,對人類致癌性證據充分。科研團隊的一家之言,或是某種不合適的類比,其實也是在挑戰科學的嚴謹性和公信力。
而根據傳播學中的首因效應,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有強烈的“第一印象”和“先入為主”的心理暗示。儘管後來的報道指出,與加拿大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相比,中國自來水中的亞硝胺含量並不高。且多數學者認為,包括亞硝胺在內的自來水消毒副產物不會對健康產生明顯影響。但這些論述在此前的報道中被一筆帶過,致使公眾第一次接受的信息不完整,就算後期“補課”,效果也很有限。
近些年來,科學報道因不嚴謹,反成謠言一手販子的教訓不止一次兩次。不久前,浙醫二院一項複雜的醫療技術,被冠上一個通俗的標題,就讓“喝蘇打水能防癌”的說法進入尋常百姓的視野。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一項有條件的致癌性評估,就讓“吃肉致癌說”甚囂塵上。這些都說明,公眾對健康相關科學知識可謂如飢似渴,特別是某些僅僅在實驗室看到的進展,甚至被危重患者視為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而另一方面,媒體的跟進往往是快餐式的、非專業的、籠統而滯后的。這種錯位直接導致一些聳人聽聞的報道不時面世,對公眾造成困擾。
回到此次事件,有關學者和專業機構的解釋,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紓解了喝水致癌的焦慮,但我國飲用水的亞硝胺風險到底有多高?將亞硝胺納入水質檢測標準是不是可期?有針對性的水質污染防治如何全面展開?這些關係公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是無解,也就會給類似的烏龍事件卷土重來的機會。

追尋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媒體的責任,更是相關科研機構的責任。事件之後獻上的大餐,既是彌補,更能為全民健康科普輸送正向營養。而普通老百姓在追求健康這條路上,也應該擦亮眼睛,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避免被斷章取義者牽着鼻子走。

版權聲明: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尋醫問葯網-醫脈”,版權均歸尋醫問葯網所有,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xywy.com/

【其他文章推薦】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相關資料

 ※不再是感冒常客了!提高免疫力的天然特效藥「紫錐菊

※矯正牙齒也能很低調,隱適美讓美沒有距離

保健食品代工、包裝,詳細廠商名目一覽表

※  減肥就要少吃? 打破錯誤迷思!不要再餓肚子了

台中假牙推薦首選全瓷冠,回到自然的咀嚼狀況

台北植牙諮詢中心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