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電麻刺痛 認識糖尿病周邊神經痛

根據臺灣過去調查第2型糖尿病的研究,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盛行率約30%,在糖尿病前期亦有周邊神經病變的風險,可造成肢體末梢電麻刺痛,增加下肢截肢的機率。

糖尿病神經病變(Diabetic Neuropathy)為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根據臺灣過去調查第2型糖尿病的研究,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盛行率約30%,在糖尿病前期亦有周邊神經病變的風險,可造成肢體末梢電麻刺痛,增加下肢截肢的機率。因此,認識糖尿病神經病變以及學習適當的足部照顧為病友與家屬的重要課題。

哪些人容易發生糖尿病神經病變? 小心這些症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陳柏安主治醫師說,主要危險因子包括:年齡、糖尿病前期、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病程愈久,周邊神經病變機會愈高;此外,抽菸與酗酒亦會加重周邊神經病變的程度。神經病變多從四肢末梢開始,如腳趾與手指,症狀隨著疾病進展會慢慢往上延伸。

早期症狀可能只有極輕微的感覺功能減退,有些甚至沒有症狀。而後手指及腳趾會出現感覺喪失或疼痛,病友可能會抱怨肢體末梢有灼熱感、針刺感、麻、冷、緊、或者像螞蟻在咬的感覺;這種神經痛會在夜闌人靜、天氣太冷或太熱時會更加明顯。這些疼痛會影響生活品質,導致失眠以及影響情緒,若無即時地介入治療,周邊神經病變隨著病程進展可能導致平衡感變差、走路不穩,甚至出現末梢肌肉無力、萎縮…等症狀。

第1型糖尿病人罹病後5年 第2型糖尿病人都要注意

陳柏安表示,現行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建議:第1型糖尿病人罹病後5年或第2型糖尿病人於新診斷時,建議開始篩檢周邊神經病變。如果正常,建議每年接受1次周邊神經病變的篩檢。臨床醫師對於周邊神經病變的評估包含詢問神經病變症狀與理學診斷,如跟腱反射、單股纖維壓力之壓覺,及頻率128-Hz音叉測定足趾背部之震動感;亦可利用神經電生理檢查如神經傳導速度檢查(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NCV)、感覺閾值測試(quantitative sensory threshold testing, QST)等等來評估神經病變的嚴重程度及作為追踪的參考。

陳柏安提醒,及早做好保護,預防勝於治療是面對所有疾病千古不變的鐵律。糖尿病病友們應固定地測量血糖並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做好手足保護避免傷害與刺激,保持足部乾爽且每天檢查足部是否有傷口,此外,戒菸戒酒與規律的運動是經濟實惠的預防策略。定期接受醫師評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合併症發生。拒絕電麻刺痛,從健康生活開始。

參考資料:
1.   DARO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betes Care 2018
2.   Merritt’s Neurology 13rd
3.   Papanas N, Ziegler D. Rev Diabet Stud 2015;12:48-62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紫錐菊萃飲這麼多口味?哪一款比較好喝?

※專家解說如何萃取提煉紫錐花原料

不挨餓瘦身! 營養師研發「優減442飲食法」

營養師黃韋堯所屬團隊研發的「優減442飲食法」,經實證結果顯示,一個月下來可以健康減掉4公斤體重,瘦身效果不錯。

「減肥」是一生持續的「全民運動」。要將身上的肥肉減掉,最有效方法是「增加肌肉、減少脂肪」,營養師黃韋堯的團隊研發「優減442飲食法」,每天只要掌握黃金10小時的進食時間、吃對食物、搭配運動,就可以不挨餓,輕鬆地增肌減脂,越吃越享瘦,一個月平均減重4公斤。

優減442飲食法 一個月可減4公斤

很多人以為「少吃」就可以減肥,但往往減下來的是「肌肉」,而不是「脂肪」,很快就會復胖。其實,成功減肥的關鍵是必須減掉脂肪,增加肌肉讓基礎代謝率提升,才不復胖。

營養師黃韋堯所屬團隊研發的「優減442飲食法」,經實證結果顯示,一個月下來可以健康減掉4公斤體重,瘦身效果不錯。所謂「優減442飲食法」,是根據每日控制與分段進食的時間,讓胰島素分泌減緩,降低脂肪合成,增加燃燒激素,進而改善身體阻抗性的一種飲食調整的優化策略。

把握身體代謝黃金10小時 不怕復胖

此優化的飲食瘦身法結合時下正夯的「間歇性斷食法」,是以身體機能運作調整區隔進食的時間,在人體燃燒代謝循環最好的黃金10小時裡,在「4hr.4 hr.2 hr」的分段時間內,將所有食物吃完即可。也就是:第一餐與第二餐間隔4小時;第二餐與第三餐間隔4小時;第三餐吃輕食無負擔的食物,於2小時內消化完,所以食物在體內大概10小時的時間循環。

黃韋堯進一步解釋,一般正常吃正餐大約4小時消化完全,就開始會微餓,因此設定4小時是符合一般人的身體結構,而輕食晚餐吃的量和油脂比較少,大概2小時就會消化完,其他時間以喝水為主,不額外再吃食物;其他14小時不進食,讓身體習慣利用脂肪當作能量去燃燒。

若採行「優減442飲食法」,每天妥善分配進食與體內代謝的時間軸,以及優化飲食內容、調整身體荷爾蒙,在「黃金10小時」內可有效提高整體身體的代謝、減少發炎、增加細胞修復、有效利用堆積脂肪當能量作系統式管理,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後,即使往後沒有刻意節食,也不用怕再復胖了。

黃韋堯強調,「優減442飲食法」妥善分配運用黃金10小時,不僅提高身體的代謝率,有效減輕體重,也可避免飢餓感可能帶來的身體不適性或心態崩潰而報復性飲食,尤其分段進食能讓體內記憶性燃燒更徹底,堅持度也更持久,才能開心吃,瘦身效果更持久。

【飲食建議】

1.搭配早餐和午餐為正餐。

2.正餐的一半要吃蔬菜;1/4吃蛋白質食物,包含:黃豆、豆漿、黑豆、毛豆、肉、蛋、魚及海鮮;1/4吃水果或澱粉醣類。

3.晚餐輕食建議以液體為主,例如:牛奶、豆漿、清湯類或代餐等,不吃固體食物。

4.其餘14小時以水分補充為主,每日喝水量須達到至少2000至3000cc,每次喝約200cc左右,1天喝10次,才可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運動搭配】

1.一周建議可以有1至2天早上起床空腹做低強度有氧的運動,直接利用脂肪去燃燒產生能量,減脂的效果佳,但如果身體不適或有低血糖問題則不宜運動。

2.一周安排1至2天做肌肉的訓練運動,讓肌肉可以生長,不論是減脂還是增肌運動,在運動後補充一杯450cc無糖豆漿即可。

營養師  黃韋堯

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營養研究所

國家考試合格榜首營養師

NCSF美國運動營養專家SNS

AFAA美國個人體適能顧問PFT

糖尿病衛教師CDE

腎臟病衛教師CKD

食品安全管制系統證照HACCP

保健食品初級工程師能力鑑定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台中假牙推薦首選全瓷冠,回到自然的咀嚼狀況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何謂牙冠增長術

※什麼是上唇定位術?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骨盤底肌強化 Emsella G動椅 如同做了極限凱格爾?    

紫錐花萃取液用途有哪幾種?

男性不明原因的陰囊疼痛 原因可能有這四種

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張嘉峰醫師表示,陰囊疼痛在泌尿科急診或門診非常普遍,最常見小朋友被踢到陰囊疼痛,但有時不明原因的陰囊疼痛,可能是鼠蹊部疝氣、睪丸副睪丸發炎、精索靜脈曲張、睪丸扭轉四種原因造成的,若有上述陰囊疼痛問題,張嘉峰醫師提醒務必把握黃金時間緊急處理,才能保住器官功能。

陰囊疼痛很常見!花蓮慈濟醫院泌尿部張嘉峰醫師表示,陰囊疼痛在泌尿科急診或門診非常普遍,最常見小朋友被踢到陰囊疼痛,但有時不明原因的陰囊疼痛,可能是鼠蹊部疝氣、睪丸副睪丸發炎、精索靜脈曲張、睪丸扭轉四種原因造成的,若有上述陰囊疼痛問題,張嘉峰醫師提醒務必把握黃金時間緊急處理,才能保住器官功能。

男性的陰囊疼痛  可能原因有四種

1、鼠蹊部疝氣(腹股溝疝氣):

張嘉峰表示,腹股溝疝氣是指身體的筋膜破損導致腹內器官向外突出的病症。鼠蹊部是人體筋膜最脆弱的地方,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可能發生筋膜裂開的情形,當腹內的器官離開原本位置,筋膜容易在運動、搬重物時,因拉扯摩擦造成陰囊或鼠蹊部疼痛,治療上可運用傳統疝氣手術、腹腔鏡疝氣修補術,將腹膜修補回來。

2、睪丸副睪丸發炎:

張嘉峰指出,睪丸是負責儲存精子的地方,當有細菌或病毒感染入侵到陰囊會引起發炎腫痛,其中病毒性發炎可透過自身免疫力得以痊癒,細菌性感染則需要抗生素治療,不論是病毒性、細菌性發炎,醫師說,其疼痛感皆異常明顯,病患可能痛到無法行走,需以輪椅代步,疼痛感也將持續一至兩週才會緩解,醫師提醒如有不舒服者,應及早進行超音波檢查。

3、精索靜脈曲張:

精索靜脈曲張是男性常見的疾病,多見於左側,也可見於雙側或右側,通常先天血管角度構造的異常,導致精索內的靜脈出現迂曲擴張,嚴重可從外觀上看到如蚯蚓狀的突出血管,不僅造成陰囊的悶痛、兩側睪丸萎縮或不育問題,主述有悶悶重重的痛感,與疝氣、睪丸發炎疼痛不同。

張嘉峰提醒,若僅有輕微不適,原則上不需治療,若有反覆發炎的疼痛,或是男性不孕症的問題可透過精索靜脈結紮手術、腹腔鏡予以結紮後,其悶痛感可在一至兩週內消失。

4、 睪丸扭轉:

張嘉峰表示,睪丸扭轉好發於新生兒(<1歲)或青春期成年以前(12-18歲),中年以上不易出現睪丸扭轉,若有一側睪丸扭轉,另一側也會疼痛。治療上多以徒手復位或手術來固定雙側睪丸。值得留意的是,發病的6-8小時是睪丸是治療的黃金期,如果錯過6-8小時黃金治療時間,睪丸功能會受到傷害,尤其超過24小時睪丸發黑,僅存三成左右的功能,呼籲民眾發生睪丸扭轉時,務必把握黃金時間緊急處理,才能保住睪丸功能。

參考資料:

慢性陰囊疼痛-淺談精索靜脈曲張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紫錐菊萃飲這麼多口味?哪一款比較好喝?

※專家解說如何萃取提煉紫錐花原料

癌症不斷轉移? 超分次高效電腦刀助解決病灶

超分次高效放射治療則是一種大劑量少次數的放射治療,僅需1至2週,減少患者舟車勞頓之苦,且因高效精準大劑量,更容易摧毀腫瘤,卻又能有效保護正常組織。

隨著醫學進步,癌症治療效果也逐漸提高,尤其近年來放射治療技術不斷推陳出新。臺中榮總放射腫瘤部醫師劉怡君指出,銳速刀、螺旋刀、光子刀、威力刀等,這些機器在放射治療技術精進、劑量率提高等各方便功能提升,也提供給患者更精確且安全的治療方式,且副作用相對也降低,是患者一大福音。

電腦刀治療轉移病灶 幫助患者恢復生活品質

一名58歲劉女士,因罹患唾液腺腫瘤,過去曾接受腫瘤手術摘除以及術後的同步放化療,但後續門診追蹤時,又發現兩處肺部轉移,接受手術摘除部分肺葉,且一年後肺部又產生多處轉移,不僅打化療藥,後續也接受標靶藥、免疫藥物等,但不僅成效不佳,也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劉怡君醫師說明,直到經建議患者接受電腦刀治療轉移病灶,不僅一周療程中未有任何不適,目前也穩定在門診追蹤近一年時間,恢復正常生活品質。

電腦刀具高劑量率 大幅提升療效

劉怡君醫師解釋,為能提供給患者最佳治療效果且降低副作用,院內引進最新的第六代電腦刀,藉由靈活的機器手臂,入射角度可適當閃避重要器官組織,且同時具備高劑量率,治療中,AI影像導航腫瘤即時追蹤系統;此外,院內也以電腦刀為基礎,發展超分次高效放射治療,不僅縮短療程時間,也提高療效。

超分次高效放射治療 高效精準劑量易摧毀腫瘤

放射治療是癌症治療中的金三角中重要的利器,以傳統放射治療,療程時間需約3至8周,超分次高效放射治療則是一種大劑量少次數的放射治療,僅需1至2週,減少患者舟車勞頓之苦,且因高效精準大劑量,更容易摧毀腫瘤,卻又能有效保護正常組織。劉怡君醫師強調,放射治療因有健保給付,僅有AI影像導航部分依次數病患自費,對於多數病患而言,也減輕不少經濟負擔。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台中假牙推薦首選全瓷冠,回到自然的咀嚼狀況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何謂牙冠增長術

※什麼是上唇定位術?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骨盤底肌強化 Emsella G動椅 如同做了極限凱格爾?    

紫錐花萃取液用途有哪幾種?

傳統開胸心臟手術後能運動嗎? 專業醫師給答案 

歷經傳統開胸的大手術,術後若能盡快動一動,在專業人士的陪同下,進行適當的重量訓練和有氧訓練,皆能大幅改善術後的生活品質。

58歲的陳先生,有高血脂病史。在四年前,因腰椎間盤突出開過脊椎手術,最近運動時,中間休息的間隔越來越短,有時還會跑到喘不過氣,且伴隨著胸悶、心臟被抓住的感覺;直到至心臟內科掛號,經過檢查後,發現心臟上面的三條冠狀動脈,每條都有超過70%以上的狹窄,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考慮到陳先生的年紀尚輕,且對運動量的有需求,醫師建議他做傳統開胸手術,避免心臟支架的使用年限約3-5年,日後需反覆進出醫院治療的不便。

傳統開胸術後盡快運動 助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臺中榮民總醫院心臟外科吳詠斯醫師表示,在過去的觀念中,多認為傳統開胸手術後,必定會帶來運動上的不便利,以及復健過程遙遙無期。但現在運動醫學的觀念在進步,人人都該動起來,即使像陳先生這樣歷經傳統開胸的大手術,術後若能盡快動一動,在專業人士的陪同下,進行適當的重量訓練和有氧訓練,皆能大幅改善術後的生活品質。

運動提升肌肉量、體力 降低跌倒骨折風險

相較於年輕患者,原本就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家,更需要動起來。吳詠斯醫師指出,運動不只能提升肌肉量、體力,更能幫助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壓。適當的運動還能改善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減少便秘、腸胃不適、脹氣等問題,甚至在專業人士指導下的重量訓練,也能改善骨質疏鬆,增加骨密度及運動反應能力,降低老人跌倒骨折的風險。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紫錐菊萃飲這麼多口味?哪一款比較好喝?

※專家解說如何萃取提煉紫錐花原料

冬天皮膚乾癢 皮膚科醫師曝保濕外還有這步驟!

近日忽冷忽熱,溫差大,導致一些皮膚狀況不穩定的人,紛紛出現乾癢、脫屑等症狀,不僅身體抓到破皮,臉部上妝後更是悲劇,無法均勻浮貼在臉上。

近日忽冷忽熱,溫差大,導致一些皮膚狀況不穩定的人,紛紛出現乾癢、脫屑等症狀,不僅身體抓到破皮,臉部上妝後更是悲劇,無法均勻浮貼在臉上。皮膚專科醫師黃勇學說,秋冬季節溫差大,因為空氣中的含水量減少,使肌膚的水分蒸發,補充水分固然重要,但重點還是鎖住水分,不然補充速度趕不上缺水速度,皮膚仍會敏感、乾糙。

忽冷忽熱加速水分流失 刺激肌膚發炎、乾癢

造成皮膚乾燥的原因分為內因性與外因性,內因性是水分經皮消失,刺激免疫系統造成發炎反應、產生組織胺,而外因性的忽冷忽熱、乾燥會加速這個循環,導致到了秋冬皮膚就開始乾癢。黃勇學醫師表示,肌膚有層層構造,與水分最有關,由內而外是皮脂層、角質層、表皮層、真皮層,皮脂腺會分泌皮脂保護、滋潤肌膚,並防止水分蒸發;真皮層含有最多水分,當中的玻尿酸及膠原蛋白負責儲存水分;而角質層則是最外圍,含水量則關乎肌膚乾燥程度。

補充水分保濕肌膚 還需鎖住水份不流失

一般民眾都知道要保濕、重建肌膚屏障,或透過飲食、作息調整來保養,黃勇學醫師強調,補充水分保濕之外,最重要的是鎖住水分,若水分都沒有鎖在肌膚,補充再多都只會蒸發,肌膚依舊乾燥粗糙。建議應該選擇天然油脂,如綿羊油、馬油來保養,或使用含有神經醯胺的乳液,可以填滿角質層的縫隙,建立鎖水屏障。

洗澡後立刻擦乳液 留住水分

綿羊油、馬油乳液,使用前可以將皮膚噴濕,增加油脂延展性,或是洗完澡後先不擦乾,直接塗抹油脂類乳液,再擦乾,黃勇學醫師表示,如此也不用擔心太過油膩沾染到衣物;也可以使用沐浴油洗澡,也有保濕效果。異位性皮膚炎、乾癬、糖尿病、洗腎患者則要特別注意,到了秋冬之際皮膚容易乾癢,一定要選擇適當的乳液保養。

除了乳液保養之外,飲食上應避免含組織胺的海鮮、辛辣刺激的食物,洗澡水溫不要過高,怕冷的人可以在浴室開暖氣,黃勇學醫師提醒,否則水溫過高會造成角質層流失。若寒流來襲,需要開暖氣的民眾,應該適當補充水分,或使用加濕器,避免室內過於乾燥,連帶使肌膚水分蒸發。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台中假牙推薦首選全瓷冠,回到自然的咀嚼狀況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何謂牙冠增長術

※什麼是上唇定位術?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骨盤底肌強化 Emsella G動椅 如同做了極限凱格爾?    

紫錐花萃取液用途有哪幾種?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全球失明主因 AI有助及早發現眼睛病變徵兆

根據統計,亞洲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近3成罹患視網膜病變,另一資料也顯示,糖尿病史達二十年後發生視網膜病變的患者人數更高達八成之多,顯見糖友除了剛確診糖尿病時需進行眼底檢查外,也應安排定期檢查。

糖尿病確診後即使已在控制,還是需要注意視網膜病變的發生!一位不到四十歲的年輕人雖然糖尿病控制得宜,但沒想到在做眼底鏡檢查時,卻發現視網膜已經有出血與滲出物等病變症狀;醫師提醒,視網膜病變可能在糖尿病前期就會發生,當確診糖尿病後,一定要立即進行視網膜檢查,阻止病變持續惡化下去。

血糖控制得宜仍視網膜病變 醫師這樣解釋

偉銘(化名)在不到四十歲之前就被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確診之後也很聽醫生的話積極控制血糖,糖化血色素也都控制在七以下;但令偉銘意外的是,在做眼底鏡檢查時,竟然發現自己的眼底有一些出血的狀況,甚至還有滲出物的產生。

「像視網膜這種小血管、神經的病變,有可能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經在進行當中。」知名診所院長杜柏村說,從糖尿病前期進展成為糖尿病,平均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但在這段時間中高血糖就可能會對大小血管造成影響,才會出現像偉銘這樣的狀況。

杜柏村醫師解釋,視網膜會出現病變最大的原因就是高血糖;高血糖會造成血管硬化阻塞,而我們的視神經需要小血管供給養分;若長時間沒有足夠的血流供給,包括視神經、黃斑部等視網膜組織都有可能會出現病變。

根據統計,亞洲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近3成罹患視網膜病變,另一資料也顯示,糖尿病史達二十年後發生視網膜病變的患者人數更高達八成之多,顯見糖友除了剛確診糖尿病時需進行眼底檢查外,也應安排定期檢查。杜柏村醫師指出,許多糖尿病患以為視力問題都是突然出現的,但事實上卻是高血糖長期累積所造成的傷害。

杜柏村醫師認為,病患會沒有感覺主要是因為受傷害的部位,沒有出現在眼睛視野的中央,再加上鮮少有人會隨時追蹤眼睛狀況,對這樣的慢性傷害多半是無感的,直到傷害影響到視力後,才驚覺怎麼視力會出現問題。

圖片

AI人工智慧檢測儀器 助糖友及早發現眼睛病變徵兆

所幸現在有加入糖尿病照護網的糖尿病患,至少都會要求每年都要照一次眼底鏡,而且許多糖尿病專科診所也引進了高科技的眼底鏡儀器,可以利用AI人工智慧協助及時判讀眼底的狀況。

杜柏村醫師解釋,非散瞳性的眼底鏡檢查不須點散瞳劑就可以直接進行,在機器前經由光線照射後就可以照出一張很清楚的眼底照片,儀器會透過內建的AI智慧軟體解析照片,最後做出判讀提供醫師參考。

杜柏村醫師也提醒,通常罹患糖尿病越久、病情控制越差者,是罹患視網膜病變的高危險群;此外,像是三高、腎臟病、抽菸、肥胖等等,都是要注意的危險因子;除了每年固定進行一次眼底檢查外,醫師也會依照病情狀況縮短追蹤頻率,糖尿病患一定要配合檢查;如果服用藥物血糖依舊控制不佳,最好與醫師進一步討論選擇更適合的方式,千萬別因為一時的疏忽,而影響了一輩子的視力健康。

MAT-TW-2001167-1.0/11/2020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紫錐菊萃飲這麼多口味?哪一款比較好喝?

※專家解說如何萃取提煉紫錐花原料

自體免疫病患 慎防病菌入侵!

醫師表示,民眾若是發生少見的感染症或反覆感染,且有自體免疫疾病家族史,要提高警覺,必要時可諮詢風濕科醫師,及早診斷治療。

自體免疫疾病因免疫功能失調,會莫名攻擊自身器官組織,而提到免疫功能,首先令人聯想到對抗外來病毒、細菌的能力,那麼這群免疫功能失調的自體免疫病患,是否更容易遭受外來病菌感染?

做好防疫 免除生活中病菌威脅!

臺中榮總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陳信華表示,疾病本身及治療用藥都可能導致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容易感染,例如肺結核、帶狀疱疹;有時會發生一般免疫正常的人很少見的感染症,例如某些黴菌。然而自體免疫疾病臨床病症多變,包括會影響全身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乾燥症;或是侵犯特定器官組織的多發性硬化症、重症肌無力;或傾向慢性發炎的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多樣化的疾病型態,評估感染風險也各有不同。

陳信華建議,病友只要配合治療,穩定病情,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衛生、出入密閉多人潮場合時戴口罩、勤洗手,這些民眾耳熟的防疫措施,也正是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預防外來病菌感染的自保之道。

另外,有些共病也會增加感染機率,例如糖尿病,建議每隔1、2年定期檢測血糖,觀察是否有愈來愈高的趨勢。

病菌感染 也可能是自體免疫疾病誘發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感染也可能自體免疫疾病的誘發因素!根據臺中榮總利用全國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乾燥症患者在發病前感染非結核分枝桿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因此某些病毒、細菌,可能使特殊體質者誘發自體免疫疾病;但它也可能是一種警訊,因為有自體免疫問題,本身抵抗某些細菌或病毒能力較差,所以會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甚至在被診斷出自體免疫疾病前先出現一般人不易罹患的伺機性感染。」陳信華表示,臨床上也不乏病人因肺部感染入院治療,發現是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才檢查出自體免疫疾病的案例,所以若是發生少見的感染症或反覆感染,且有自體免疫疾病家族史,要提高警覺,必要時可諮詢風濕科醫師,及早診斷治療。

自體免疫病患能否靠疫苗防疫?

而談到感染,不能不提延燒全球近一年的新冠病毒,以及被視為救星的疫苗。但即使疫苗問世,自體免疫疾病患者能不能打呢?陳信華有位病人也是醫護人員,原本建議打生物製劑治療,但可能長達半年至一年內打疫苗無法產生抗體,病人不免擔心,醫護人員必然是第一批要施打新冠病毒疫苗的特殊對象,該怎麼辦?

陳信華表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疫苗接種計畫,除了考慮疫苗類型,例如流感建議施打,但帶狀疱疹減毒活性疫苗則須謹慎;同時要依個人風險、疾病穩定度及使用的藥物等因素通盤考量。至於新冠疫苗,因目前大部分臨床試驗將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排除在臨床試驗對象之外,因此目前沒有相關數據可參考。基本上,如果沒有要前往疫區工作,在台灣感染風險低,病友倒不必太擔心。

中榮舉辦免疫風濕病友會 盼提供病友更多醫學資訊

關於「免疫與感染」還有更多問題值得深入探討。12月19日(六)臺中榮總免疫風濕科將協同台灣免疫風濕疾病關懷協會,於臺中榮總研究大樓一樓舉辦「2020年免疫風濕疾病病友會聯合大會」,多位專科醫師將以生活化的互動方式,讓民眾更了解免疫與感染的距離,陳信華醫師也將分享團隊多年的研究成果,精采可期。

有興趣的民眾可洽報名專線:(04)2359-2525轉3354。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台中假牙推薦首選全瓷冠,回到自然的咀嚼狀況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何謂牙冠增長術

※什麼是上唇定位術?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骨盤底肌強化 Emsella G動椅 如同做了極限凱格爾?    

紫錐花萃取液用途有哪幾種?

40歲後眼睛疲勞、模糊? 快到眼科檢查是不是要配老花眼鏡了

老花眼是指水晶體隨年齡逐漸硬化、失去彈性,漸漸喪失調節功能,使得看近不清楚,造成閱讀困難,眼睛也容易疲勞、痠澀,通常在40歲前後便會出現症狀。

一名43歲李女士,年輕時有遠視不必戴眼鏡,讓友人相當羨慕,但當年過40歲,卻發現滑手機時螢幕常會「糊糊的」,經醫師告知為老花眼所致,她擔心被嫌「老人味」,堅持不配老花眼鏡,直到出現視力模糊、頭痛、噁心想吐等症狀,才甘願配鏡輔助視力,所幸旁人都肯定「戴眼鏡也很美」,才讓她逐漸釋懷。

水晶體隨年齡調節力變差 易產生老花眼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龔偉勛表示,門診不乏如李女士的患者,因為年輕時有遠視,不曾戴過眼鏡,看近時也能用睫狀肌調節力控制,但隨著年紀增長,老花開始出現,當睫狀肌調節力變差時,看近就會變得不舒服,過一段時間連看遠的視力也變差,只是患者心態上還無法接受需配戴眼鏡輔助視力,往往等到老花眼嚴重影響生活,才願意配合治療。

龔偉勛醫師補充,老花眼是指水晶體隨年齡逐漸硬化、失去彈性,漸漸喪失調節功能,使得看近不清楚,造成閱讀困難,眼睛也容易疲勞、痠澀,通常在40歲前後便會出現症狀。

配戴老花眼鏡為常見矯正方式 症狀輕則閱讀配戴即可

龔偉勛醫師進一步指出,目前矯正老花眼最普遍的方式為配戴老花眼鏡,雖然戴老花眼鏡並不能阻止退化進行,藉由鏡片提供調節,能讓原本過勞的睫狀肌獲得休息,使眼睛看近的東西變得舒適;症狀輕者通常於閱讀時配戴,症狀嚴重者則需要依據不同距離配戴不同度數的眼鏡。

有任何眼睛問題 尋求醫師協助才是護眼之道

龔偉勛醫師提醒,民眾千萬別不服老,也不必擔心坊間傳言「老花眼鏡會愈戴愈深」,其實老花眼的度數無論是否有戴老花眼鏡,度數本來就會逐漸增加;此外,有些民眾自覺眼壓高、眼睛脹痛,誤認為青光眼所致,其實經檢查不少是因為老花眼造成。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紫錐菊萃飲這麼多口味?哪一款比較好喝?

※專家解說如何萃取提煉紫錐花原料

遠離大腸直腸癌危機! 50歲以上鼓勵兩年一次免費篩檢

接受糞便潛血篩檢,遠離大腸直腸癌危機!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照元教授表示,大腸直腸癌初期無明顯症狀,定期糞便潛血篩檢可以降低死亡率。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琮琨醫師鼓勵,大腸癌可透過定期健檢發現,鼓勵50歲以上民眾接受兩年一次的免費大腸直腸癌篩檢,勇敢面對治療。

初期幾乎無症狀 常見排便習慣改變

據最新癌登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已蟬聯12年國內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之冠。據國內大型健保資料庫數據研究顯示,2014至2018年台灣大腸直腸癌以南區(雲嘉南)、臺北區(北北基宜金馬)及高屏區(高屏澎)盛行率高。

王照元教授表示,大腸直腸癌罹患初期幾乎無症狀,多數病患僅有輕微腹痛、腹脹現象,有時會有經常腹瀉、排便習慣明顯改變、體重減輕、觸摸到腫塊、貧血等現象陸續發生,容易輕忽,或是有些患者擔心治療副作用而降低治療意願,不願進行糞便潛血篩檢,確診時已進入大腸直腸癌第四期,造成不可挽回的遺憾。

大腸直腸癌成因 飲食習慣是重要關鍵 

王照元教授表示,大腸直腸癌的成因除家族遺傳病史外,飲食習慣亦是關鍵因素,高油炸、高脂肪、高糖以及過多的肉食、基因變異或長期暴露在放射線之下等都是導致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因子。

晚期抗癌策略 接力治療有效延長存活期

若是罹患晚期大腸直腸癌,醫師們鼓勵勇敢接受治療,請勿消極面對,現今晚期抗癌策略為「接力治療」,可大幅延長病患存活期。張琮琨醫師提到,大腸癌第四期治療方式以化學治療與標靶治療為主。依照目前健保規範,若於第一線治療使用抗血管生長因子標靶藥物,至第三線治療可接力使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可以延續整體存活期。

據國內大型健保資料庫數據顯示,相較於僅接受化學治療,大腸直腸癌第四期病患接受標靶治療的整體存活期中位數,可從10.3個月提升至19.4個月,增加近2倍;病患若接續使用第一線至第四線健保標靶藥物,整體存活期中位數更可高達近兩年半(28.9個月),治療成效優異。

兩年一次免費篩檢 50歲以上多加使用 

張琮琨醫師呼籲,大腸直腸癌是可以預防的癌症,雖然初期幾乎無症狀,仍可透過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治療。據國內本土經驗,每二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篩檢,可下降35%大腸直腸癌死亡率。目前健保提供50歲以上民眾接受兩年一次的免費大腸直腸癌篩檢,如果為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的民眾,應主動接受健康檢查、積極追蹤,若有腸道相關症狀,如大便中有血或黏液、大便變細小、經常腹瀉或便秘等,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診斷,守護自身健康。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照元教授表示,大腸直腸癌初期無明顯症狀,定期糞便潛血篩檢可以降低死亡率。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副秘書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張琮琨醫師鼓勵,大腸癌可透過定期健檢發現,鼓勵50歲以上民眾接受兩年一次的免費大腸直腸癌篩檢,勇敢面對治療。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台中假牙推薦首選全瓷冠,回到自然的咀嚼狀況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何謂牙冠增長術

※什麼是上唇定位術?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骨盤底肌強化 Emsella G動椅 如同做了極限凱格爾?    

紫錐花萃取液用途有哪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