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起來動一動 久坐不動老得快

根據國健署今年公布的調查,近5成國人身體活動量未達國健署及WHO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高達近6小時!推測是國人生活型態的改變,使用3C的時間變長,導致久坐不動的人越來越多。

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會影響健康,如提升死亡率、癌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及增加腹部脂肪等,甚至影響大腦健康,包含大腦體積比較小、結構和認知功能較差。根據國健署今年公布的調查,近5成國人身體活動量未達國健署及WHO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高達近6小時!推測是國人生活型態的改變,使用3C的時間變長,導致久坐不動的人越來越多。

每天坐超過8小時 死亡風險增加58%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引述2016年發表於《Lancet刺胳針》整合16篇、超過100萬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坐著超過8小時且活動少的人,死亡風險增加58%;2014年發表於《國立癌症研究雜誌》的研究顯示,久坐罹的風險增加24%、子宮內膜癌32%、21%;2019年美國運動醫學學院的報告指出,許多強力證據顯示,久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風險。

許惠玉亦指出,久坐不動腰圍及腹部脂肪會明顯增加,根據2019年美國疾管署預防慢性疾病期刊,每天久坐看電視超過2小時的人腹部機率更大!而腹部脂肪已被證實是導致全身性炎症,造成慢性病的原因。

近期更有許多研究發現,久坐不動亦會影響大腦健康,更容易失智。美國波士頓大學2015年在美國心臟協會公布,針對1271名40歲成年人追蹤調查20年,結果經過腦部MRI和認知測驗後發現,不愛運動的人到60歲時,大腦的體積較小、測驗的結果也較差。推測久坐可能會減少腦神經新生、血管生成及神經突觸可塑性,並且增加發炎反應,而影響大腦的健康。

肥胖、腹部脂肪特別多的人 失智機率大

許惠玉表示,更糟的是,腹部肥胖和大腦的不良影響更會形成惡性循環!根據2020年由全球失智症專家組成的《刺胳針Lancet》委員會提到,肥胖是45~60歲中年罹患失智症的一項危險因子,體型肥胖、特別是囤積腹部脂肪的人,腦容量較小,未來罹患失智的機率更大。推測是因為腹部、內臟脂肪較易產生發炎細胞因子、血脂也較高,且較易罹患、心血管疾病等,可能增加血管性的腦萎縮,進而影響大腦健康和認知功能。

運動認知神經科學家張育愷教授指出,經常做運動的人,其腦部組織密度更大、結構更健康,例如與失智症相關,掌管高階認知功能的前額葉及主導記憶和學習的海馬迴,運動都可增加這些腦區的活化和連結,使功能更佳。

董氏基金會呼籲,避免久坐不動,隨時動一動並循序漸進增加強度,最好提早養成運動習慣,每天至少運動20~30分鐘,讓身體和大腦都能突破年齡限制。

資料來源: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益生菌怕高溫,只能溫水服用不能熱熱喝? 錯!破解益生菌的二大迷思!

※何謂牙冠增長術

※什麼是上唇定位術?

※暖冬感冒倍增!研究:紫錐花有助於增進免疫力

※想請問桃園中醫診所擅於皮膚問題治療~

板橋植牙推薦哪間診所?

傳統開胸心臟手術後能運動嗎? 專業醫師給答案 

歷經傳統開胸的大手術,術後若能盡快動一動,在專業人士的陪同下,進行適當的重量訓練和有氧訓練,皆能大幅改善術後的生活品質。

58歲的陳先生,有高血脂病史。在四年前,因腰椎間盤突出開過脊椎手術,最近運動時,中間休息的間隔越來越短,有時還會跑到喘不過氣,且伴隨著胸悶、心臟被抓住的感覺;直到至心臟內科掛號,經過檢查後,發現心臟上面的三條冠狀動脈,每條都有超過70%以上的狹窄,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考慮到陳先生的年紀尚輕,且對運動量的有需求,醫師建議他做傳統開胸手術,避免心臟支架的使用年限約3-5年,日後需反覆進出醫院治療的不便。

傳統開胸術後盡快運動 助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臺中榮民總醫院心臟外科吳詠斯醫師表示,在過去的觀念中,多認為傳統開胸手術後,必定會帶來運動上的不便利,以及復健過程遙遙無期。但現在運動醫學的觀念在進步,人人都該動起來,即使像陳先生這樣歷經傳統開胸的大手術,術後若能盡快動一動,在專業人士的陪同下,進行適當的重量訓練和有氧訓練,皆能大幅改善術後的生活品質。

運動提升肌肉量、體力 降低跌倒骨折風險

相較於年輕患者,原本就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家,更需要動起來。吳詠斯醫師指出,運動不只能提升肌肉量、體力,更能幫助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壓。適當的運動還能改善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減少便秘、腸胃不適、脹氣等問題,甚至在專業人士指導下的重量訓練,也能改善骨質疏鬆,增加骨密度及運動反應能力,降低老人跌倒骨折的風險。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紫錐菊萃飲這麼多口味?哪一款比較好喝?

※專家解說如何萃取提煉紫錐花原料

【台灣醫療科技展】長庚醫院機器人治療超吸睛

中間:基隆長庚院長賴旗俊;左二:基隆長庚副院長吳俊德;左一:林口長庚陳錦國醫師;右二:林口長庚溫明賢副院長;右一:林口長庚林瀛洲醫師。

2020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天正式開跑,長庚紀念醫院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展場,特別規劃了『尖端癌症醫療』及『機器人治療』兩大專區共八大主題特色,展現了迎接AI智慧醫療時代來臨的旺盛企圖心,大受矚目。

AI智慧醫療的輔助 減少人為偏差問題

長庚決策委員會程文俊主委親自到場為展場揭幕,他表示,AI智慧逐漸廣泛使用在醫療上,醫療資訊愈是數位化和格式化,醫學就愈能使用 AI來説明並找到有價值的模式。他強調,醫師靠人腦的邏輯歸納寫下診斷標準,造成人為偏差問題將逐漸被改寫。在AI智慧醫療的輔助下,未來診斷將更準確、治療計畫有更好的預測,病人復原將更快。同時,在複雜的分析過程中,AI智慧醫療可做出更高效經濟的決策。在長庚醫院開刀房中,已有搬運機器人定點傳送物資,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多莉(Dolly)機器人在手術上的運用,讓手術傷口從傳統蜈蚣狀大小,進步到只剩下幾個不到一公分的傷口,對組織的破壞力縮小許多,為外科帶來突破傳統的新選擇。

機器人輔助中風患者 精準抓握動作

王先生今年初中風,造成右側肢體偏癱,定期到醫院做職能治療復健。生病後他才知道用手抓物進食,這樣簡單以前每天都在做的事,現在都成了一種奢求,而每天反覆的復健過程更是充滿挫折與無奈。長庚醫院復健部團隊改良了傳統的訓練器材,開發出「上肢復健機器人」,並依據病人手功能的程度,設計出適合的訓練課程,讓原本靠人力無法完全做到的精準抓握動作,在機器人輔助下,成為中風、脊髓損傷、其他中樞及周邊神經損傷等病人復健訓練的福音。

開發AI智慧語音衛教 突破醫療侷限

AI智慧醫療時代來臨,相關AI的研究不斷增加,例如放射學、影像學、遠端醫療和電子健康記錄,甚至已有證據表明,使用聊天機器人在心理健康領域取得了積極的結果。許多人的經驗是,當醫師衛教後仍有一堆問題,或是對醫師解釋的內容不知道如何跟家人再說一遍,又不知道要去問誰?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針對醫療人員與病人面對面的傳統服務模式,思考如何在減低到院次數的情形下,仍能保有良好的溝通及醫療服務品質,開發出「AI智慧語音衛教」,透過新的遠端醫療服務語音平台,突破醫療侷限,也更符合病人期待。在COVID-19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之際,備受關注。

預防照護的新利器 穿戴式醫療器材正夯

此外,穿戴式醫療器材正夯,長庚紀念醫院開發出「遠距醫療-穿戴式心電心音記錄器心衰竭疾病預防照護系統」,在台灣平均每25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其中致死率最高的就是心臟衰竭,隨著人口老化,發生率仍逐漸上升中,因此這類穿戴式醫療器材預料將成為預防照護的新利器。

2020台灣醫療科技展共四天展期(12月3~6日),長庚紀念醫院歡迎民眾透過免費索票系統()到場體驗穿戴,實際感受AI智慧時代帶來的醫療便捷與精進。

本區內容是由個人維護,若有不當資訊請通知客服協助處理或移除,謝謝。

健康醫療網:

【其他文章推薦】

※何謂牙冠增長術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成人也會感染腸病毒卻不自知孩子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愛滋檢測 – 提供全套檢查,絕對匿名保障隱私

※想請問桃園中醫診所擅於皮膚問題治療~

※預約板橋人工植牙專科醫師

翻轉三陰性乳癌治療困境 免疫療法助延命

「三陰性乳癌」過去二十年在化療用藥上未見突破,晚期患者只能不斷地更換化療藥物,治療選項也有限。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女性癌症死因排名的第4位,可見乳癌嚴重威脅女性同胞的健康。醫師表示,其中又以「三陰性乳癌」最為棘手,過去被視為「乳癌界的最惡霸」,幸好隨著免疫治療的發現,三陰性乳癌的治療也出現新曙光!

什麼是「三陰性乳癌」?

乳房腫瘤表面最常見的三種受體中,有二個與荷爾蒙相關,分別為動情素受體(ER)與黃體素受體(PR),另一則是與生長因子相關的HER2受體。當乳房腫瘤細胞不帶有以上三種受體時,就稱之為「三陰性乳癌」。

雙和醫院乳房外科醫師洪進昇表示,在乳癌的治療上,會依據腫瘤的特性採取不同的用藥。通常在乳癌確診後,會進行手術切除,並採樣化驗癌細胞,若是荷爾蒙受體呈陽性,可以使用荷爾蒙藥物;如果是HER2生長因子呈陽性,也有標靶藥物可以使用。而「三陰性乳癌」是以上三種皆為陰性,所以無法鎖定治療方針,只能選擇化療藥物並持續追蹤,一旦復發或轉移,惡化速度將加快,所以在過去被認為是乳癌當中最可怕的一型。

三陰性乳癌治療瓶頸:單用化療易失效

洪進昇進一步解釋,「三陰性乳癌」占全部乳癌的15%至20%,常見使用的化療藥物為小紅莓或紫杉醇,初期效果不錯,但若是癌細胞有抗藥性,無法在一開始的化療就清楚,常常在一年半到二年半左右就會出現復發或是轉移,且隨著每次更換化療藥物,藥物有效時間也逐漸縮短。一般來說,「三陰性乳癌」轉移以後的存活率,平均大概只有十五個月左右,有很多病人可能都來不及接受三線以上的化學藥物治療。

曾經有一名年近60的患者,因觸診摸到硬塊,切片確定為早期三陰性乳癌,手術治療後一年復發,且出現肺部和皮膚轉移,經化學治療,雖然皮膚轉移看似獲得控制,但仍不敵整個癌細胞的侵襲,從復發到離世不到一年時間。醫師感嘆:「如果當年有免疫治療,或許患者就多了一個希望!」

免疫治療併用化療 晚期三陰性乳癌治療現曙光

「三陰性乳癌」過去二十年在化療用藥上未見突破,晚期患者只能不斷地更換化療藥物,治療選項也有限。洪進昇指出,目前最新的研究發現,有些癌細胞會出現PD-L1的蛋白質表現,來躲過身體免疫細胞的攻擊。因此,藉由免疫治療,想辦法讓PD無法發揮作用,就可以讓身體的免疫細胞重新辨識出癌細胞,進而壓制癌細胞的生長,延長三陰性乳癌患者的存活期。

洪進昇強調,晚期三陰性乳癌目前手上可以使用的武器真的很少,而免疫療法搭配化療的組合,可讓一半以上有PD-L1表現的晚期乳癌患者存活超過二年,甚至有四成的病人,存活期可以超過三年以上,這跟只用化療的病人,平均存活不滿一年半相比,有相當顯著的差別。希望政府方面,能夠盡快給予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患者,開放免疫治療相關健保給付,造福這群藥物選擇使用相對弱勢的乳癌病患。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益生菌怕高溫,只能溫水服用不能熱熱喝? 錯!破解益生菌的二大迷思!

※何謂牙冠增長術

※什麼是上唇定位術?

※暖冬感冒倍增!研究:紫錐花有助於增進免疫力

※想請問桃園中醫診所擅於皮膚問題治療~

板橋植牙推薦哪間診所?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為全球失明主因 AI有助及早發現眼睛病變徵兆

根據統計,亞洲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近3成罹患視網膜病變,另一資料也顯示,糖尿病史達二十年後發生視網膜病變的患者人數更高達八成之多,顯見糖友除了剛確診糖尿病時需進行眼底檢查外,也應安排定期檢查。

糖尿病確診後即使已在控制,還是需要注意視網膜病變的發生!一位不到四十歲的年輕人雖然糖尿病控制得宜,但沒想到在做眼底鏡檢查時,卻發現視網膜已經有出血與滲出物等病變症狀;醫師提醒,視網膜病變可能在糖尿病前期就會發生,當確診糖尿病後,一定要立即進行視網膜檢查,阻止病變持續惡化下去。

血糖控制得宜仍視網膜病變 醫師這樣解釋

偉銘(化名)在不到四十歲之前就被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確診之後也很聽醫生的話積極控制血糖,糖化血色素也都控制在七以下;但令偉銘意外的是,在做眼底鏡檢查時,竟然發現自己的眼底有一些出血的狀況,甚至還有滲出物的產生。

「像視網膜這種小血管、神經的病變,有可能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經在進行當中。」知名診所院長杜柏村說,從糖尿病前期進展成為糖尿病,平均需要五到十年的時間;但在這段時間中高血糖就可能會對大小血管造成影響,才會出現像偉銘這樣的狀況。

杜柏村醫師解釋,視網膜會出現病變最大的原因就是高血糖;高血糖會造成血管硬化阻塞,而我們的視神經需要小血管供給養分;若長時間沒有足夠的血流供給,包括視神經、黃斑部等視網膜組織都有可能會出現病變。

根據統計,亞洲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近3成罹患視網膜病變,另一資料也顯示,糖尿病史達二十年後發生視網膜病變的患者人數更高達八成之多,顯見糖友除了剛確診糖尿病時需進行眼底檢查外,也應安排定期檢查。杜柏村醫師指出,許多糖尿病患以為視力問題都是突然出現的,但事實上卻是高血糖長期累積所造成的傷害。

杜柏村醫師認為,病患會沒有感覺主要是因為受傷害的部位,沒有出現在眼睛視野的中央,再加上鮮少有人會隨時追蹤眼睛狀況,對這樣的慢性傷害多半是無感的,直到傷害影響到視力後,才驚覺怎麼視力會出現問題。

圖片

AI人工智慧檢測儀器 助糖友及早發現眼睛病變徵兆

所幸現在有加入糖尿病照護網的糖尿病患,至少都會要求每年都要照一次眼底鏡,而且許多糖尿病專科診所也引進了高科技的眼底鏡儀器,可以利用AI人工智慧協助及時判讀眼底的狀況。

杜柏村醫師解釋,非散瞳性的眼底鏡檢查不須點散瞳劑就可以直接進行,在機器前經由光線照射後就可以照出一張很清楚的眼底照片,儀器會透過內建的AI智慧軟體解析照片,最後做出判讀提供醫師參考。

杜柏村醫師也提醒,通常罹患糖尿病越久、病情控制越差者,是罹患視網膜病變的高危險群;此外,像是三高、腎臟病、抽菸、肥胖等等,都是要注意的危險因子;除了每年固定進行一次眼底檢查外,醫師也會依照病情狀況縮短追蹤頻率,糖尿病患一定要配合檢查;如果服用藥物血糖依舊控制不佳,最好與醫師進一步討論選擇更適合的方式,千萬別因為一時的疏忽,而影響了一輩子的視力健康。

MAT-TW-2001167-1.0/11/2020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紫錐菊萃飲這麼多口味?哪一款比較好喝?

※專家解說如何萃取提煉紫錐花原料

面對乳癌不徬徨 用常喜樂的心與腫瘤奮鬥

健保已有條件給付CDK4/6抑制劑搭配抗荷爾蒙藥物,治療期間除了白血球低下的副作用外,不會產生像化療掉髮、嘔吐的狀況,對生活品質影響相對小

化療後最常見的三個副作用,疲倦、噁心嘔吐、落髮,因此多數罹患乳癌的姊妹,確診第一時間就是害怕化療,使她們對於治療卻步,或是無法順利完成療程。其中,最難受的副作用莫過於噁心嘔吐,不僅休息無法改善,還會連帶影響食欲,生活品質嚴重受到影響。

確診乳癌衝擊大 病友優先考量生活品質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行政副院長常傳訓指出,大部分的乳癌姊妹確診乳癌時,第一時間都會問醫師,「我還可以活多久?」畢竟這些乳癌姊妹,大多年齡落在45至64歲間,不論在家庭或職場中皆扮演關鍵的角色,因此她們更擔心的是乳癌治療後對生活品質造成的影響,擔心自己無法繼續正常工作、無法肩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甚至擔憂自己如果接受治療後,是否還能維持原有的正常生活。

口服CDK4/6抑制劑 助乳癌第四期患者維持生活品質

常傳訓副院長指出,臨床上仍遇到許多乳癌姊妹,不清楚自己病情的嚴重程度,常常拖到嚴重的背痛,甚至腫瘤轉移到脊椎壓迫到神經導致無法行走,這類第四期轉移的乳癌姊妹,都有排斥化療的心態,擔心一旦接受治療後,就無法維持原有的生活,甚至會像第一次治療的時候一樣痛苦,因此寧願忍痛也不願就醫。

然而,當今治療非常進步,乳癌不再等於化療。常傳訓副院長進一步說明,轉移性乳癌患者,只要符合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管腔型的乳癌患者,健保已有條件給付CDK4/6抑制劑搭配抗荷爾蒙藥物,其除了可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達25個月以上,比起單獨使用荷爾蒙治療多出12個月左右,且能大幅延緩疼痛惡化時間,治療期間除了白血球低下的副作用外,不會產生像化療掉髮、嘔吐的狀況,也不用在醫院打針或住院,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相對比較小,體力允許之下,還是可以正常上班、正常生活。

常傳訓副院長分享,曾有一名國小老師,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一直自許擁有健康身體的她,在41歲那年確診為乳癌晚期,當時的她除了要肩負家庭經濟重擔,同時也需要對學生負責,她的心情簡直絕望到谷底。先後幾年,接受過許多治療,但肺部、肝臟、骨頭多處轉移,病況也更加嚴重,治療上開始出現噁心與嘔吐的感覺,讓她痛苦難耐,所幸接受CDK4/6抑制劑,治療期間沒有出現嘔吐副作用,加上是口服的藥物,讓她不用頻繁到醫院回診,同時能夠兼顧生活品質,也能繼續站在講台上繼續授課。

乳癌並非絕症! 振興醫院提供完善乳癌醫護資源

常傳訓副院長呼籲,隨著醫療逐漸進步,目前乳癌的五年存活率不斷增加,至少有3至4成的患者可以活超過五年,因此乳癌姊妹一定要相信自己,同時也要相信醫護人員,長期配合治療計畫,振興醫院提供專業的醫療資源,從生理上,醫師、個管師、專科護理師也會在治療過程前、中、後給予醫療建議,從最專業的角度幫助患者挺過治療艱辛的過程。從心理上,更有癌症資源中心、常喜樂俱樂部病友團體給予乳癌姊妹心理上的各種關懷與支持,乳癌姊妹們絕對不能放棄治療,一定要相信乳癌不是絕症!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何謂牙冠增長術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成人也會感染腸病毒卻不自知孩子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愛滋檢測 – 提供全套檢查,絕對匿名保障隱私

※想請問桃園中醫診所擅於皮膚問題治療~

※預約板橋人工植牙專科醫師

掌上型快篩檢測儀 創造無距離醫療服務

這項科技的特色在於省成本、空間和病人抽血量,且能快速檢驗後,將資料立即傳輸至雲端。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國外依舊嚴峻,位在高雄國際機場及高雄港旁的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肩負起機場與港口防疫的重任,其與科技業者合作開發攜帶型多功能微型光譜儀,讓原先設置在醫院檢驗室內的大型儀器也能在家使用,體積僅有15公分的儀器,耗費5分鐘即能完成檢驗報告,且即時傳輸至醫院,讓醫療人員及早掌握疫情,並打造無距離的居家醫療服務網。

掌上型快篩檢測儀 光譜晶片應用廣

小港醫院醫務秘書、胸腔內科醫師陳煌麒表示,這項科技是運用光譜技術機,將原先設置於醫療院所的一般大型檢驗儀器(約3公尺),設計成僅只有15公分多功能微型光譜,縮小檢測儀器設備體積100倍以上,其檢驗時間僅僅5分鐘;目前可檢驗的項目分成兩大項,其一是尿液檢查,包括尿蛋白、潛血、亞硝酸、白血球、酸鹼值、尿糖、酮體、膽赤紅、尿膽素原、尿液微量蛋白、肌酸酐等。

科技營造無距離 快速、安全且避免失誤

陳煌麒醫師指出,這項科技的特色在於省成本、空間和病人抽血量,且能快速檢驗後,將資料立即傳輸至雲端。對於防疫採檢具有快速、安全及避免採檢失誤的優點,症狀出現4天內敏感性高達9成以上,是COVID-19抗體篩檢快、省、準的掌上型檢測儀。

5P醫學時代 盼達遠距居家個人化照護

小港醫院院長郭昭宏表示,未來是5G時代,將要邁向5P醫學時代(預防性、預測性、參與性、精準化和個人化),期待將醫療院所的醫療服務能在家完成,並藉由遠距傳輸的方式,讓在醫院內的醫師們能立即判讀及治療,實現「More Home than Hospital」,達到遠距居家個人化的照護。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益生菌怕高溫,只能溫水服用不能熱熱喝? 錯!破解益生菌的二大迷思!

※何謂牙冠增長術

※什麼是上唇定位術?

※暖冬感冒倍增!研究:紫錐花有助於增進免疫力

※想請問桃園中醫診所擅於皮膚問題治療~

板橋植牙推薦哪間診所?

40歲後眼睛疲勞、模糊? 快到眼科檢查是不是要配老花眼鏡了

老花眼是指水晶體隨年齡逐漸硬化、失去彈性,漸漸喪失調節功能,使得看近不清楚,造成閱讀困難,眼睛也容易疲勞、痠澀,通常在40歲前後便會出現症狀。

一名43歲李女士,年輕時有遠視不必戴眼鏡,讓友人相當羨慕,但當年過40歲,卻發現滑手機時螢幕常會「糊糊的」,經醫師告知為老花眼所致,她擔心被嫌「老人味」,堅持不配老花眼鏡,直到出現視力模糊、頭痛、噁心想吐等症狀,才甘願配鏡輔助視力,所幸旁人都肯定「戴眼鏡也很美」,才讓她逐漸釋懷。

水晶體隨年齡調節力變差 易產生老花眼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眼科部主治醫師龔偉勛表示,門診不乏如李女士的患者,因為年輕時有遠視,不曾戴過眼鏡,看近時也能用睫狀肌調節力控制,但隨著年紀增長,老花開始出現,當睫狀肌調節力變差時,看近就會變得不舒服,過一段時間連看遠的視力也變差,只是患者心態上還無法接受需配戴眼鏡輔助視力,往往等到老花眼嚴重影響生活,才願意配合治療。

龔偉勛醫師補充,老花眼是指水晶體隨年齡逐漸硬化、失去彈性,漸漸喪失調節功能,使得看近不清楚,造成閱讀困難,眼睛也容易疲勞、痠澀,通常在40歲前後便會出現症狀。

配戴老花眼鏡為常見矯正方式 症狀輕則閱讀配戴即可

龔偉勛醫師進一步指出,目前矯正老花眼最普遍的方式為配戴老花眼鏡,雖然戴老花眼鏡並不能阻止退化進行,藉由鏡片提供調節,能讓原本過勞的睫狀肌獲得休息,使眼睛看近的東西變得舒適;症狀輕者通常於閱讀時配戴,症狀嚴重者則需要依據不同距離配戴不同度數的眼鏡。

有任何眼睛問題 尋求醫師協助才是護眼之道

龔偉勛醫師提醒,民眾千萬別不服老,也不必擔心坊間傳言「老花眼鏡會愈戴愈深」,其實老花眼的度數無論是否有戴老花眼鏡,度數本來就會逐漸增加;此外,有些民眾自覺眼壓高、眼睛脹痛,誤認為青光眼所致,其實經檢查不少是因為老花眼造成。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牙科資訊-什麼是水雷射呢?

※不要當暴牙妹,進行露牙齦矯正,讓你放心開懷大笑!

※水雷射牙齦整形 人生從黑白立馬轉為彩色的愛笑女孩,真實案例分享

※性生活不美滿 另一伴老是敏感早洩怎麼辦?    

紫錐菊萃飲這麼多口味?哪一款比較好喝?

※專家解說如何萃取提煉紫錐花原料

東北季風挾帶境外空污 快做好自我防護

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做好防範,減少戶外活動,特別是敏感性族群,如孩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成人,建議以室內活動為主。

依行政院環保署12月14日空氣品質監測資料,東北季風南下挾帶境外污染物,影響臺灣空氣品質,南部擴散條件不佳,雲嘉南、高屏達紅色警示(對所有族群不健康),中部、金門及馬祖為「橘色提醒」(對敏感族群不健康),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做好防範,減少戶外活動,特別是敏感性族群,如孩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成人,建議以室內活動為主。

預防空汙危害 3防護措施

為降低空污對身體的危害,民眾可隨時注意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訊息(https://airtw.epa.gov.tw/),國民健康署針對空氣品質不良情形,提供民眾以下自我保護策略:

一、    建議外出可戴口罩,由戶外進入室內時,記得洗手洗臉、清潔鼻腔,並適當關閉門窗,以減少細懸浮微粒(PM2.5)之暴露(口罩應儘可能與臉部密合)。

二、    應減少在戶外活動時間,或改變運動型態避開交通高峰時段及路段,尤其是老人及兒童,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三、    多運用大眾運輸工具、自行車及步行,生活作息規律,適當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何謂牙冠增長術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成人也會感染腸病毒卻不自知孩子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愛滋檢測 – 提供全套檢查,絕對匿名保障隱私

※想請問桃園中醫診所擅於皮膚問題治療~

※找尋知名減肥醫師台中減重診所

※預約板橋人工植牙專科醫師

不菸不酒卻滿口牙結石? 牙醫教正確清除牙垢刷法

臺中慈濟醫院牙科醫師何曉涵解釋,造成「牙周病」,就是許多人熟知的牙菌斑累積引起,牙菌斑就是俗稱的「牙垢」。

年紀輕輕竟一口爛牙!38歲林先生不抽菸、不喝酒、也不嚼檳榔,因下顎前牙動搖求診牙科,醫師檢查赫然發現病人有大量牙結石堆積,經放射線影像檢查分析後,確定林先生已出現「慢性牙周病」症狀;醫師提醒,「慢性牙周病」與口腔衛生息息相關,因此牙齒清潔與保養很重要。

牙周病是由牙菌斑造成 未確實清潔後患無窮

臺中慈濟醫院牙科醫師何曉涵解釋,造成「牙周病」,就是許多人熟知的牙菌斑累積引起,牙菌斑就是俗稱的「牙垢」。無論是否進食、吃東西,牙齒表面都會形成一層生物薄膜,隨時間推移與細菌繁殖,薄膜會增厚變成牙菌斑,所以,牙菌斑就是由細菌、食物殘渣、脫落的口腔上皮細胞和唾液組成。

何曉涵補充,「牙結石」就是牙菌斑鈣化後堆積而成,要避免一連串的因果循環,只有平時踏實做好牙齒清潔與保養,才能減少牙周病發生。

三餐飯後與晚上莫忘刷牙 牙縫清潔不可忽略

保護牙周與牙齒,正確潔牙方式很重要,何曉涵醫師強調,刷牙時機、工具與動作都是關鍵。三餐飯後與晚上睡前都是刷牙時機;還要選用適合大小、軟硬度適中的牙刷;以每3、4顆牙齒為一個小區塊刷洗,動作要「輕而快」,以橫向、縱向、畫圈三方式來回刷洗。

此外,最容易被忽略的牙縫也是刷牙的重點,可以用牙線或是牙間刷,清潔洗刷齒縫,才能真正洗到每個角度;更好的方式是定期到牙科回診洗牙,清除較深層牙結石也是保養牙齒的關鍵。

咀嚼健康美味 顧好牙周組織是根本

雖然牙醫師盡最大努力,林先生最終還是無法保留搖晃的牙齒,更換成活動假牙。何曉涵醫師提及,「牙齒」是人體營養吸收的前哨站,牙周組織就像房子的地基,地基穩固才能有強壯的牙齒,也才能咀嚼出健康的美味。

健康醫療網:

關鍵字: , , , , ,

【其他文章推薦】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益生菌怕高溫,只能溫水服用不能熱熱喝? 錯!破解益生菌的二大迷思!

※何謂牙冠增長術

※什麼是上唇定位術?

※暖冬感冒倍增!研究:紫錐花有助於增進免疫力

※想請問桃園中醫診所擅於皮膚問題治療~

板橋植牙推薦哪間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