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想過在蟲鳴鳥叫的綠光叢林裡上班是什麼感覺嗎?
有意思的辦公室
美國一間家具工廠,利用先進的燈光技術製造了虛擬加州海灘氛圍的工作環境,工作人員可以穿著海灘短褲、T恤上班,享受100%的新鮮空氣和自然光。有趣的是,根據美國《商業週刊》報導,這家公司的生產率因此增加了15%,其中,有8位被挖角跳槽的員工,在離職兩星期後自動回來報到,原因竟是他們「無法忍受其他單位晦暗的工作環境」。
台灣,熙來攘往的政府機關大樓內,頭頂上一排排日光燈照得透亮,工作人員鐵青的臉忙上忙下,這讓剛從國外唸書回來的文儀很不習慣,「為什麼公家機關的人臉色總是特別難看?」難看的臉色,不只出現在公家機關。台灣的辦公室多使用冷色系(色溫大於6500k以上)的日光燈,因此常造成工作人員看起來像「每天只睡一小時」的錯覺。這種現象很多住家也看得到。
一片慘白的辦公室
8年前,獲得照明設計學位與執照的設計師姚仁恭回到國內,即被台灣辦公室內的「燈火通明」嚇了一跳。「辦公室是一片慘白,每個人看起來都臉色發青,」在國外看過無數舒適的辦公室照明設計,姚仁恭對於國內照明水準的遠遠落後,印象深刻。
1970年美國康乃爾大學針對產業界所做的研究發現,適當的照明可以增加生產力及工作安全性。最近,美國《商業週刊》也報導了一間地方郵局利用簡單的自然光線,配合室內照明燈具的改善,將郵局生產力提高了16%的例子。相反地,因燈光設計不當所引起的健康傷害,也時有所聞。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發現,光閃動率過高(超過160赫茲),會對眼睛造成傷害。當年,歐洲大量使用日光燈在辦公室照明設備上,許多員工抱怨出現眼睛不適和疲勞症狀,後來轉換為穩定性高,不易閃爍的新燈具之後,員工的抱怨減少許多。
勞委會的研究也發現,亮度不對,容易造成視網膜的疲憊。像作業背景燈光太強、電腦終端機螢幕反光刺眼,以及各種照明燈光設計不良的情況,使肉眼辨視度困難增加,作業時間相對加倍。
根據《康健雜誌》「科學園區健康大調查」,園區有七成以上的人每天坐在電腦前超過6小時,而最常出現的身體不適症狀就是眼睛疲勞,佔70.9%。「尤其是大量使用電腦的工作環境,更容易增加眼睛的負擔,」眼科醫師吳潮峰說。
視覺疲勞牽連其他身體的不適,曾在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受訓,平日專職視力保健的吳潮峰醫師,臨床上經常碰到因為想避掉工作環境的強光反射,造成頸部肩膀僵硬酸痛及肌肉拉傷的例子。患者起先抱怨只有眼睛周圍覺得疲憊,然後慢慢地,因姿勢不良造成肌肉僵硬衍伸到頭部、頸部到全身肌肉,「難怪辦公室會愈待愈累,」吳潮峰說。他認為,良好的照明,有助於減少近視的發生。
而且,疲勞度與燈光熱度也有關係。燈泡、鹵素燈等會提高溫度的照明設備,容易令人覺得累。很多人有這種經驗:讀書時使用燈泡檯燈,昏昏欲睡。
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蕭弘清也曾一開桌燈讀書就想睡,了解照明之後才知道,「不是想偷懶,而是溫度升高造成的自然生理現象,」他說。
要照得亮,更要照得舒服
然而,因為照明並不會對身體產生立即且直接性的傷害,時常容易被忽略。一項針對紐約辦公室的研究顯示,只有10%的辦公室符合電腦所需的視覺環境需求。
在台灣,即便是國家照明規範,也因訂定年代久遠(1970年)不符使用,目前正在重新審訂中。
究竟什麼樣的辦公室,才符合視覺環境需求?
「以前是亮就好,現在講求的是舒服,」擔任照明協會顧問,曾在台北科技大學教了近30年照明設計的宋平生教授,一語道出現今照明發展的趨勢。
■不反光
舒服的第一要件,首先是沒有刺眼的眩光(又稱反光)。可在電腦螢幕前置一面小鏡子,並以正常姿勢坐好,若是可以從鏡子內看見較亮的物體或光源,表示有反光現象。
此時應調整位置或螢幕,讓鏡中看到的光線變少,減少反光對眼睛的刺激,勞委會《電腦作業人員危害預防手冊》建議。
此外,所有的光源應有遮蔽和眩光保護,避免眼睛直接或間接接觸燈管或燈泡的強光。
許多辦公室會使用條狀或格子狀的金屬反光隔板來改善,但是燈管都看得見,「好的燈具應是,點燈,桌子亮了,抬頭卻看不到燈管。只要你看到任何一點刺眼的光,都是不合格的設計。」姚仁恭指著自己頭頂上,覆蓋著細格子狀反射罩的長方形燈具,看不到燈管,光線柔柔的從上灑下。
目前忙著制訂照明標準的勞委會勞工衛生安全組組長葉文裕,習慣在玻璃桌上鋪一塊塑膠墊避免反光。
坐在窗邊的美芬時常為白天的強烈光線所擾,放下百葉窗簾又覺得室內太暗,「可以在窗簾的下半部做小簾子或隔屏,陽光可以從窗戶上面照進來,又不會讓窗邊的人受到干擾,」蕭弘清教授建議。
■均勻合適照度
曾做過辦公室照明研究的中國技術學院建築工程系主任周鼎金,就發現國人特別偏好「明亮冷靜」的氣氛,大量採用晝光色日光燈管的結果,一般照度通常超過,周鼎金主任直搖頭說。
美國的研究中顯示,高照度會造成不舒適,尤其是照度1000Lux(照度的國際單位)以上,23%抱怨曾受到反射困擾;研究發現,大多數人喜歡400~850Lux的照度。
日本針對東方人所做的研究發現,500Lux為閱讀看書寫字的最低下限,照度低於500Lux以下,閱讀時會很吃力。美國照明工程學會則建議,一般辦公室作業面平均照度,以750Lux為及格標準。
有些人喜歡關掉天花板大燈,只留一盞桌燈工作,是錯誤的。「只可偶爾好玩,不可常做,」姚仁恭說,因為工作環境與視覺目標明暗對比強烈時,會造成眼睛瞳孔擴約肌收縮頻繁,容易疲累,因此閱讀時全面照明與工作照明必須一起使用,以免產生強烈對比。
專家建議,辦公室天花板的全面照明,通常不需要太亮(超過500Lux以上即可),個人可依需要添加檯燈或桌燈增加照度,是較彈性的設計。
■光源穩定不閃爍
光源穩定與否,維繫在一個白色塑膠外殼的「安定器」上。
從健康角度論,裝電子安定器燈具,比傳統安定器要好。常在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做燈具檢測的台灣科技大學教授蕭弘清便發現:「300元以下的檯燈,通常使用的是傳統安定器,會閃爍。」
安定器是日光燈的心臟,也是必要的裝置。傳統低頻安定器,燈管容易閃爍且笨重,但因價格便宜,仍常被大量使用於辦公室照明。
新式的電子安定器,可將工作頻率提升至30~70kHz,並改善燈管閃爍問題,瞬間點燈、重量輕、發光率高,高安定性高,「但價錢高,是傳統燈管兩倍以上,」飛利浦公司產品經理單仲翔指出,現在價格在千元之譜的檯燈,大部份使用電子安定器,但缺點是容易受到電磁波干擾。
電子安定器燈管可節省30%的電力,使用壽命較長,價格雖比一般多出2~3倍(約三、四百元),長期來看還是划算,蕭弘清教授認為。
■擅用暖光色
氣氛的營造,可以主導光源顏色,表現光線質感的色溫(K值)是主角。色溫數值愈高(超過6500K),光愈偏向藍色,會營造較冷靜的氛圍;色溫愈低,愈偏近燭光的黃紅色,較舒緩情緒。
但是,並無研究證實,黃光或白光,會影響人體健康,「其實愈接近自然光愈好,」眼科醫師吳潮峰說。一般接近自然光的色溫約在2700~3500K之間。
照明設計專家姚仁恭的「暖色光論調」剛開始遭遇到很大的阻力,常有人告訴他暖色光會造成工作效率不佳、不適合台灣熱帶國家等。姚仁恭只是笑笑回答說,沒有數據證明,他不相信,且美國全國都用暖色光,也沒有這種問題。
「不失真是暖色光另個優點,像歐美辦公室使用演色性(還原物體的本色)較佳的三波長燈管(利用紅藍綠三種基本色混合而成的光源,最接近自然色),是一種潮流。「就像拿做彩色電視顏料做燈管,物體看起來很逼真。」蕭弘清教授解釋道。
■因地適宜,選擇光線亮度
根據不同地點,選擇光源的亮度比例是室內照明的趨勢。因為年齡對明暗的需求不同,最好是每個獨立空間有開關,大型辦公區域可分隔成若干區域,以利單獨控制。德國燈具商歐斯朗在台灣的辦公室內,就裝設自動光源感應器,可依照室外光源的強弱,自動調整室內的光源。
且根據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建議,利用自然採光,可節省30%以上的夏季用電量。現今許多會議室採用的多重燈光設計,也是為了因應多功能的會議室運用。
■定期維修保養
除了省電、舒適之外,照明的保養工作也不可少。一般加裝反光隔板的照明燈具至少每半年擦拭一次,電腦螢幕、玻璃也應定期擦拭。
經濟部能員委員也會建議,評估燈管的使用壽命,適時更換新燈管。通常一天上班8小時者,兩年內燈管必須全部換新,24小時上班,8個月即需更換。
一個有用的方法是,在燈具上貼上換燈管的日期,依照廠商公布的使用時間折算,「像有效日期一樣,時間到了就全部一起更換,」歐斯朗副總經理彭子猷說,等到日光燈一閃一閃才更換,不僅日光燈效率變差,也影響視力。
燈,反映著文化
以上這些照明常識,都是近40年來世界研究照明的心得,然而,宥於國人不求甚解的態度,台灣照明設計落後許多,吃虧的還是消費者本身。
更有趣的是,台灣人不知道舒適柔和的照明才健康,卻以為燈光輝煌就是富裕、排場的象徵,使得家家戶戶幾乎都是豪華刺眼的大燈在頂,裝飾效果大於實用性。
歐美、澳洲等地注重陽光,但他們享受光也知道適度的運用光線。很多人懂得如何不多花錢,獲得有益身心的光線,利用間接照明,或是加上燈罩,數盞小燈,便營造家居溫暖舒適的氣氛。
姚仁恭家裡一盞大燈也沒有,只有一、兩個立燈、桌燈補足所需光源。「家裡不是要休息嗎?為何弄得跟辦公室一樣亮?」他說。
國內很多燈具廠商只求外型華麗,照具弧度設計不當,忽略照明設計基本的功能,「怎麼辦?只有把燈管藏起來。」曾經榮獲國際照明設計大獎的姚仁恭,不認為照明設計一定要花大錢,運用室內裝潢巧妙地把燈鑲在磁磚、柱子、天花板裡,或者書架下方,讓人「感覺到光,卻看不到燈具」。
已故作家三毛喜歡將不透光的美濃紙傘倒掛在天花板上,加上一個燈泡,就是一個別緻的間接照明方式。
相關行業缺乏照明專業的概念,是根本問題。
像是國外有照明碩士等專科課程,也有專業照明師的制度,國內卻因為沒有市場的需求,儘管電機或建築系開設相關課程,學生從事照明的也不多。
國外設計師因燈光照明的知識水平較高,迫使廠商不得不加強研發工作,「這是一個良性的互動,」姚仁恭說。他指出,目前台灣95%以上的照明工業仍是停留在造型,而不是看功能,「像是反射罩,根本很少人知道該怎麼做,」姚仁恭嘆口氣說。
抱著「光說沒有用,只有做給人家看」的信念,姚仁恭回國八年來,帶著他的團隊完成了570件以上的設計作品,包括大陸工程等。其他有企業照明設計的大樓包括富邦、遠企購物中心等。
勞委會勞工衛生安全組組長葉文裕記得,每次回家看到大陸工程大樓一片暈黃的燈光,都忍不住多看幾眼,心中有種溫暖而踏實的感動。
充滿家居氛圍的辦公大樓,反而成為孤冷城市中的唯一慰藉。
你給你的辦公室照明打幾分?
(審稿專家: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萬弘清)
常見辦公室照明問題
1. 牆壁、桌面地面亮度過高:顏色淺的漆或是玻璃桌等,容易造成反光。採用綠色,可將反光率減少。凹凸不平處理的牆面,較不易反光。
2. 螢幕反光:調整位置或加裝護目鏡等。
3. 室外亮度太強:加裝窗簾。
4. 螢光及白熱光過多:天花板加裝隔板,減少眩光。
5. 樓梯間太暗:加裝足夠光源,維護安全。
部份資料來源:《電腦保健手冊》
法商在台分公司
位於民生東路的法商在台分公司的員工人數並不多,因此辦公室家庭化的溫馨氣氛,是燈光設計的重點。
法籍老闆堅持採用柔和的黃色光源,因此設計時整體採用不會反光的圓燈配合原木家具地板,周圍光源充分,可減少電腦螢幕反光。
以玻璃隔間,採用自然光使得空間變得明亮寬敞,並使用可以調動的會議室門板,平日可以一目了然從門口看到會議室的窗景;開會時將門版拉起即可進行會議,改善原本狹小空間的窒息感。
接待處的白色透光遮陽簾,既保有隱私感,又可營造家的感覺。(設計:優騰設計)
省電燈泡,省電嗎?
省電燈泡,事實上是日光燈管覆上燈泡的外殼,因此理論上比燈泡省電,但比較起一般沒有覆蓋物的日光燈而言,效率較差。
根據《消費者報導》針對市售日光燈做的比較,測試結果發現省電燈泡,功率因數僅有50%,且失真性高。發光效率以燈管外露者較佳。
大陸工程大樓
玻璃帷幕大樓裡,全部採用溫和的間接照明,剛完工時,其中五間會議室是採一般辦公室的直接照明,完工後,員工反應受不了那五間辦公室的「強光」,後才將其改為間接照明。
間接照明較為耗電,但因業主認為視覺健康最重要,堅持如此,整棟大樓採用間接照明的方式,至今仍為全世界少見。
因建築物本身為玻璃帷幕,如同燈籠般,不需特別的室外照明或燈光烘托,只需室內燈光一點亮,便會散發出獨特的味道,讓人印象深刻。(設計:大公設計)
辦公室照明如何改善?
1. 將傳統安定器改成不閃爍的電子式安定器(可自行更換)。
2. 多用日光燈管。因日光燈效率高出燈泡4倍,且較不會發熱,不易增加冷氣的負荷。
3. 避免反光。將燈光置於身後或上方,加上隔版、燈罩或護目網等。
4. 選擇合適色溫的燈管,或將部份燈管改為低色溫(3000~4000k)的暖色燈管,使辦公空間光線柔和。
5. 如何選檯燈:以坐下時眼睛餘光不會看到檯燈燈泡或燈管為佳者。如果燈罩太短,可加厚紙板將其延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