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案”塵埃落定:違背倫理,觸犯法律

2019年12月30日“基因編輯嬰兒”案在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賀建奎、張仁禮、覃金洲等3名被告人因共同非法實施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和生殖醫療活動,構成非法行醫罪,分別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18年11月26日,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南方科大副教授賀建奎領導的團隊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該團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修改了嬰兒的CCR5基因,號稱先天性免疫艾滋病。

此消息一經發布立刻掀起軒然大波,多家媒體爭相報道,公眾也對這一醫學“喜訊”懷着極大的熱情和期待。然而,只是過了短短两天,就已有超過400位中外科學家明確表示反對並呼籲抵制該項實驗,認為該試驗有悖科研和醫學倫理。一年後,賀建奎再度出現在新聞中時,已成為階下囚,罪名是“非法行醫”。

賀建奎的這項試驗為何引起巨大的爭議?他本人又為何因此獲罪?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免疫艾滋病是否有其必要性?

一項“不道德”、尚不成熟的技術

其實早在2015年5月,Protein&Cell雜誌發表我國科學家、廣州中山大學黃軍就等首次成功修飾人胚基因的論文時,就曾引起國際科學界的爭議。基因編輯並不難實現,自2002年以來,這項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細菌、斑馬魚、線蟲、植物、熱帶爪蟾、酵母、果蠅、猴、兔、豬、大鼠和小鼠等,這項技術最大的爭議點在於,這項技術能否被用於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以及它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上的成熟性。也就是說,當基因編輯被用於生殖系基因治療的時候,它有何健康風險,是否有悖倫理? 

(圖源123RF)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在“基因編輯嬰兒”案件中,賀建奎所使用的,究竟是什麼“黑科技”。

CCR5是人體的一種蛋白質(細胞膜蛋白),結構正常的 CCR5 蛋白質是艾滋病毒(HIV)入侵人體細胞的主要助攻(輔助受體)之一。從基因科學的角度來看,如果CCR5基因發生突變,其突變體可能有效地抵抗HIV病毒感染以及延緩艾滋病病情的惡化。

賀建奎團隊將體外受精的受精卵進行基因編輯,將CCR5基因的32個鹼基“剪掉”,形成CCR5△32突變型,以期望HIV病毒不能進入宿主細胞。攜帶該突變型的寶寶,長大后能夠天然抵禦HIV,也就是賀建奎宣稱的“完全健康的寶寶”。

這樣看來,這項技術似乎確實可以“完美免疫”艾滋病,但是,賀建奎對外的宣稱其實既不負責也不嚴謹。

(圖源123RF)

首先,編輯CCR5基因使用的CRISPR-Cas9技術並不成熟,脫靶率很高,也就是會編輯錯地方,敲掉某個基因的同時有可能一個不小心把其他基因也敲掉了。

其次,在賀建奎所進行的“基因編輯嬰兒”實驗中,被編輯掉的CCR5基因並不是一個異常的基因,而是一個正常的基因。在人體細胞中,完全編輯CCR5基因,使其失活,可能會產生引發免疫系統、神經系統、造血系統、內分泌系統及心血管系統功能紊亂的潛在風險。

(圖源梨視頻截圖,侵刪) 

所以,將這項技術應用於輔助生殖,充滿了不確定的健康風險。而且一旦被編輯的基因進入人類基因庫, 影響不可逆、也不受地域限制,其應用的安全風險也無法評估。

此外,賀建奎及其團隊的做法,也嚴重違反了法律法規和倫理規範。

根據科技部和原衛生部2003年聯合下發的《人胚干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2003年原衛生部頒布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人類精子庫倫理原則》、2016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頒布的《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和2017年科技部頒布的《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安全管理辦法》,中國禁止以生殖為目的對人類配子、合子和胚胎進行基因操作。

防艾不需要人類胚胎基因編輯

除了技術不成熟、違反相關規定,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人體免疫艾滋病,目前並沒有必要。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是一種逆轉錄病毒,它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摧毀或損害其功能。感染初期沒有癥狀。但是,隨着感染的發展,免疫系統開始變弱,患者更加容易遭受所謂的機會性感染。

(圖源123RF)

艾滋病毒感染的最後階段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艾滋病)。艾滋病毒感染者可能經過10-15年才會患艾滋病,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可以進一步延緩這一進程。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無保護的“啪啪”、輸入受污染的血液、共用受污染的注射針傳播,以及在妊娠、分娩和哺乳期間在母親及其嬰兒之間傳播。

在2019世界艾滋病日媒體宣傳活動中,中國疾控中心艾防中心黨委書記劉中夫指出,截至2018年底,我國艾滋病疫情呈整體低流行水平,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目前經血液傳播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靜脈注射吸毒感染人數逐年減少,母嬰傳播率處於歷史最低水平。

(圖源123RF)

所以,只要不吸毒不濫交,潔身自好,每個人得HIV的風險其實並不大,也就是說大多數人其實並不需要這項技術。而且即使是母親為艾滋病患者,只要通過藥物降低母體HIV的載量,是可以有效阻斷母嬰傳播的,成功率高達95%,因此也沒有必要冒着未知的健康風險讓嬰兒進行基因編輯。





在科幻片《千鈞一發》(Gattaca)中,導演安德魯·尼科爾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基因編輯后的人類文明:社會分化不再是財富分化,而是完全無法逾越的基因分化,一個人的命運在出生前就已註定,有着優良基因的人才能去做所謂上等的工作,而基因不夠優秀的人,即使懷揣着夢想,也只能從事低等的事情。

(圖源123RF)

基因編輯技術像一個潘多拉魔盒,而時至今日,關於人類基因的秘密,我們都未能窺得一二。若這項技術的應用不加以嚴格的限定,也許有一天,科幻世界的未來,就是我們巨大的災難。

 

編輯:春雨醫生

參考文獻:

[1]邱仁宗.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倫理學的視角[J].醫學與哲學(A),2016,37(07):1-7.

[2]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關於基因編輯嬰兒出生事件的聲明, 2018-11-28,http://www.pumc.edu.cn/blog/

[3]CCR5-Delta32 Allele is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Developing Multiple Sclerosis in the Iranian Populatio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Neurobiology 29(8):1205-9 · May 2009

[4]世界衛生組織,艾滋病毒/艾滋病,https://www.who.int/topics/hiv_aids/zh/

[5]新華網,“基因編輯嬰兒”案一審宣判 賀建奎等三被告人被追究刑事責任,2019-12-20,http://m.xinhuanet.com/gd/2019-12/30/c_1125403845.htm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其他文章推薦】

※東方女孩的笑容秘密牙齦美白

※ 80%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都有的徵兆!

預防感冒出奇招!有種方法教你擋病毒

台中牙周治療能不能根治? 看看醫生怎麼說!

兒童牙齒鈣化治療怎麼做~

※暖冬感冒倍增!研究:紫錐花有助於增進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