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00家公立醫院消失!

2017年,還會有大量的醫院消失。

近日,有媒體引用國家衛計委的統計數據:截止2016年10月份,公立醫院的數量為12786家,民營醫院15798家。與2015年10月底比較,公立醫院減少了451家,民營醫院增加了2038家。照此計算,公立醫院月均減少45家,2016年預估中國公立醫院數量減少近540家左右。

而據《醫學界》觀察,2016年消失的500多家醫院中,大部分為二級醫院。“由於地方政府負債,政府無錢支持二級及以下醫院只是時間問題,二級醫院的賣出也將是大趨所勢。”隨着醫改步入深水區,作為新醫改重頭戲的公立醫院改革也備受關注,尤其是以二級醫院為主體的縣級公立醫院。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朱恆鵬的預測,未來幾年,會出現一個醫院併購的大潮,40%的公立醫院將會被收購。二級醫院則首當其沖。

2017年,也註定將是二級醫院經歷“生死考驗”的一年。困境中的二級醫院如何突破,路又在何方?尋找這一問題的答案,我們不妨先思考這樣一個問題:2016年消失了500多家醫院,到底去哪了?

一、醫院改制

2016年,企業醫院改製成為整個醫療服務行業關注的焦點之一,多家醫院先後改制。

為了配合醫院改制,去年11月份,中辦、國辦轉發了《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於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在涉及醫院改革的諸多領域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儘管尚無政府辦公立醫院在體制機制改革上的困難和艱辛,但企業醫院複雜的歷史背景、權屬結構,尤其是國有資產的確權、醫院職工的安置等核心問題,也讓企業醫院的改制並不輕鬆。

這不,去年7月份湖南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就發生了醫護人員因反對“改制”而發生的集體活動,《醫學界》當時也參与報道了此事。據悉,婁底市第一人民醫院,前身為漣鋼醫院,始建於1958年,後來醫院欲引入民營資本,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遭到了醫務人員的抵制,給醫院和政府造成了巨大壓力。

據《醫學界》觀察:公立醫院與民營資本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業已成為醫療行業內新的現象。反觀社會資本的介入,支持者認為,社會資本是醫改的外部推動力,混合所有制有助於改善公立醫院機制不活、效率低下等問題,是達到多元化辦醫格局的現實途徑。當民營醫療機構逐漸成為重要醫療力量,這個“大氣候”會倒逼醫療體制的改革。

二、葯企收購

去年9月分,海南海葯豪擲3.4個億,從武漢鋼鐵集團手中買下了鄂鋼醫院,在醫療界引發廣泛熱議。以海南海葯為代表的醫藥企業,在醫療界再次“攻下”了一座“城池”。

據《醫學界》觀察,在醫院併購這事兒上,從來不乏葯企的身影。事實上,近年來隨着醫療領域的放開,葯企進入醫療領域已經成為了一個並不罕見的現象。而通常來說,葯企進軍醫療領域,多採取的是參股或控股醫療機構,少部分也會自己投資興建醫院。

作為“賣光醫院”典型的宿遷市,十年前拍賣醫院時,最大的市人民醫院就是被南京鼓樓醫院和金陵葯業以股份制的方式進行了“改造”。那麼,為啥葯企這麼熱衷於收購醫院呢?“新醫改以來,國家三令五申,打壓葯價,藥品零差率、破除以葯養醫等政策的‘輪番轟炸’下,葯企的日子沒以前好過了。”

一位三甲醫院的管理者向《醫學界》透露,在破除以葯養醫體制和鼓勵社會資本辦醫的政策大背景下,葯企、醫療器械、實業以及金融業從業者紛紛收購醫院,搶先布局下游產業鏈。

在大量收購民營醫院的同時,資本的觸角也伸向了公立醫院。早在2013年,康美葯業就與吉林省梅河口市當地政府限定協議,收購了梅河口市婦幼保健院、友誼醫院和中醫院。這是首次有葯企整體收編當地公立醫院。

目前我國公立醫院占醫院總數的近半數,佔床位總數的90%左右。由於公立醫院在整個健康產業鏈中的地位,勢必成為社會資本關注的焦點。葯企的“瘋狂”收購,也體現出了公立醫院未來的一個變化趨勢。

三、被大醫院“吞併”

被併入大醫院和醫學院,也是不少公立醫院的結局之一。

今年7月份,被網友戲稱為“全球最大醫院”的鄭大一附院再度擴張,將同為三級醫院的鄭大四附院“吞併”,在醫療界引發熱議。分析人士認為,被大醫院吞併,是接下來不少二級乃至三級公立醫院的結局,“而且是一個相對不錯的結局。”

同樣,1月3日,南方醫科大學也新增了3家直屬附屬醫院。三家新加入的直屬附屬醫:廣東省口腔醫院、廣東省皮膚病、廣東省深圳牙科醫療中心都是廣東省內知名的大型專科醫院。分析人士就此表示,兼并公立醫院並收納為附屬醫院,有利於提高了地方醫療服務的水平。

然而,也有不少醫改專家認為,這是公立醫院和醫學院校盲目擴張的結果。“像鄭大一附院這等規模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再次擴張,將對周邊地區的醫療機構和基層醫院產生巨大的虹吸效應。長此以往,將不利於國家分級診療制度的推進。”

實際上,新醫改以來,國家衛計委三令五申要求控制城市公立醫院規模,甚至提出要對大醫院實現“拆分”,然而其難度可想而知。

四、醫院託管

去年9月份,國家衛計委和財政部辦公廳聯合下發了2016年縣級公立醫院改革通知,通知提出將推進縣級公立醫院去行政化,逐步取消醫院的行政級別,縣級公立醫院迎來大改!在新一輪醫療改革的浪潮中,不少縣級醫院以及三乙醫院憑藉自身努力,升上了三甲。但更多的醫院則囿於現狀,被大醫院“託管”。

據《醫學界》觀察,新醫改以來,湧現出了不少新的“概念”,醫院託管就是其中之一。醫院託管的案例,近年來並不鮮見,除了一些三級醫院託管二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近來還出現了不少三級醫院被大三甲託管的情況。

所謂“醫院託管”,具體做法就是,大醫院的將自己的副院長、科主任等中高層管理者直接“空降”到下級醫療機構擔任院長,直接管理該醫療機構,並且按被託管醫院年收入的相應比例收取管理費用。

去年8月份,國家衛計委下發了《關於推進分級診療試點工作的通知》,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探索組建醫療聯合體”。而區縣醫院託管這一做法,則非常契合中央和各省醫改政策提倡的“醫聯體”方向。

分析人士認為,醫院託管運營是醫院擴張三條路徑(新建、併購和託管)中相對門檻最低,見效最快的做法。因此,近年來,醫院託管之風,頗為盛行。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全國各地還將有一大批醫院被“託管”。

中小民營醫院情況咋樣?

“2017年將是民營醫院最艱難的一年!”

對於民營醫院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同樣也是最壞的時代。去年年底,一位業內人士曾公開表態:2016、2017年將迎來中小型民營醫院的倒閉潮。對此,中國醫院協會民營醫院管理分會副會長黃衛東也表示認同,並且強調“這其實是好事,會倒逼民營醫院進行自我革命。今年可以說是民營醫院戰略選擇元年。”

根據國家衛計委的調查數據,民營醫院已經佔到醫院總數的52.6%,可是民營醫院的市場佔有率卻不高,床位數為103.5萬張,僅占醫院床位總數的19.4%,診療人次占醫院診療人次總數的12%,去民營醫院看病的人次不到公立醫院的1/7。由此可見,儘管國家已經出台相關政策,鼓勵社會資本辦醫,但民營醫院的發展依舊困難重重。雖然看似“春風”不斷,但“春天”卻依然很遙遠。

據《醫學界》觀察,近年來民營醫院的利好消息並不鮮見。從醫師多點執業、分級診療,再到今天的鼓勵社會辦醫,這些都讓民營醫院看到了希望,然而民營醫院的發展依然面臨諸多挑戰。業內人士認為,在經營過程中,雖然民營醫院市場意識、服務意識、競爭意識都很強,但其不利因素也很明顯。民營醫院生存競爭壓力較大。“接下來兩年將是民營醫院的倒閉年。”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xywy.com/【其他文章推薦】

笑齦矯正,更多照片案例

※Qrious奇瑞斯-兒童機能保健專家

隱適美前後矯正對照圖

※床事不給力? 穩定有效的外科手術進行早洩治療,讓你重振男性雄風!

※把握兒童牙齒矯正6-12歲成長期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相關資料

台北植牙諮詢中心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