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麼妖魔化了口服避孕葯?所謂的“毒”從哪裡來?

這是一篇長篇文章。要有點耐心哈。

首先的首先,還是要了解清楚,避孕葯大致分為3種,一種是經常聽到的叫毓婷的“緊急避孕葯”,另一種是一個月吃一顆的“長效避孕葯”,還有一種是最常見但是很多人誤解的“短效避孕葯”。(另外還有皮埋、長效避孕針、避孕貼等不在今天討論之列。今天只說吃的那些。)那這3者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來說一下緊急避孕葯。舉例毓婷。成分是左炔諾孕酮,一片約1.5毫克。

好像很難理解?我這麼說吧,就是一種孕激素,受精卵着床需要足夠量的孕激素,但是如果是超大量孕激素呢?那就負負得正了,着不了床了左炔諾孕酮就是一種強效孕激素,造成“負負得正”的效果,抗着床。這就是緊急避孕葯的避孕原理。。

用緊急避孕葯的情況,通常都是沒用套套,套套破了,套套漏了,或者情到濃時忘了用套套等沒有避孕措施的情況下使用。

長效避孕葯。參考成分:左炔諾孕酮6mg/炔雌醚3mg*6片。
       百度:初次服藥必須服2顆,即分別在月經來潮的第5天和第25天各服1片,以後每月按第二次服藥同一日期服1片。原理是,把孕酮吸收在肌肉,然後進行緩慢的釋放,但由於單次的劑量過大,產生過不少副反應,所以這個長效已經是停止生產的階段的了。

短效避孕葯,這是我今天講的重點。
      參考達英成分:每片醋酸環丙孕酮2mg/炔雌醇0.035mg。用法,每日定時吃一片,一個月吃21天後停葯,等來月經再開始下一個周期的服用。
      因為它的劑量很小,人體很快就能代謝掉,尤其是到第四代不僅不影響健康,還對女性健康有益。在國外生活過或者經常看美劇的朋友都知道,歐美女人都把短效避孕葯當作首選避孕方式的。

緊急避孕葯顧名思義,是在緊急的情況下使用,而非常規的避孕手段。

短效避孕葯,劑量合適,只要合理使用,避孕率能有99.8%以上。
簡單地說,避孕原理就是通過補充雌孕激素來抑制卵巢的排卵機制,從而達到“不排卵”的情況。

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可控,可逆的避孕方法,只要停葯后1-3個月即可恢復排卵,是一種非常高效的避孕方式。

而且,在臨床上也應用甚廣,估計有過婦科內分泌問題,或者是多囊卵巢綜合征的人來講,短效避孕葯並不陌生。因為它本身所具有的模擬人體激素分泌的功能,能夠將很多不良的情況“掰正”,或者抑制,減緩一些情況的發生。

例如,能夠治療功能性的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異位症,改善原發性痛經,緩解經期綜合征,預防與治療婦科的某類型腫瘤,預防骨質酥鬆,更可在日常生活中改善女性的精神面貌,提高XO質量,和延緩衰老等作用,因此,在婦科,也供奉短效避孕葯為“神葯”。

那為什麼,這麼好的一個東西,會被國人所唾棄呢?
我們先來看一些數據:
2009年,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的8个中等發達省市的大樣本調查显示,已婚的育齡女性總體避孕率在87.1%左右,而其中短效避孕葯的使用比,僅佔0.1%~1.2%之間,而雲南省某縣的短效避孕葯使用率比較高,2008年~2010年,這個縣的使用率分別為1.8%、1.4%、1.8%,為什麼會高呢?原因僅僅是因為當地的計劃生育服務點能夠免費獲取…而且是屬於一個科技水平不高,不發達的地區。

看完某個地區的使用情況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全國統計的數據。

這是2016年8月份的統計數據

不難看出,這些數據只有減少,沒有增加。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中一個原因,有相當一部分的女性,在80年代的時候接受了計劃生育的洗禮,就是強制上環,和強制禁止二胎的年代,稍微年長一點的女性估計會經歷過那一段比較黑暗的時段,我們有請郭大夫來口述一下當時的情景。

當然了,這隻是郭大夫當年的情況,還有其他千千萬萬的例子,多不勝數。所謂那一段算是比較暗黑的過去,在人民的心目中,計生局恐怕已經成了那一代人心中的惡魔了,邁向2000年的時代,這些情景還是沒有從心裏抹掉,反而那些強制上環導致出現大出血,出現意外,帶環懷孕的特殊案例被深深地映在心中。所以,無論是計生局免費送的啥,在那些人心中也屬於披着羊皮的狼。那既然這樣的話,他們給你免費送葯,你會要嗎?

       然後,到了2000年之後,網絡的年代發展起來了,網絡的最初,從聊天室,論壇開始了言論的爆發,從這個時候起,我們知道了“激素”這個詞的存在,我特意找回了當時的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

當時這一篇新聞引發了不少的轟動,因為其實很多人都是標題黨,文章其實就是說一個小男孩2000年的時候小腿過敏了,但是在當時卻用了25天的大量糖皮質激素(在現代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事情),導致了多個問題出現。後續的結果大家可以網上找一下,新聞還在。

但是,後來這個題目就變成了激素對人體的危害,而且是沒有分是哪一種激素,導致人們聽見激素就開始害怕。那時候的不良媒體也是起了不小的作用,什麼雞肉打激素,西瓜打激素,青瓜打激素,孩子打激素,雖然明知道是不同種類領域的激素,但這種新聞,只會讓人更加害怕“激素”。

然後,賣假藥的也趁着這個機會做起了廣告。

在當時,很少人會對網上信息的真偽進行鑒別,都認為是“國家封鎖信息”,現在才是真相的年代。所以當時相信的人不少,結果,被騙的人也不少,但是,被騙的人只會去罵騙子,卻從來沒想過他說的是不是正確,避孕葯是否真的那麼大危害。

儘管當時也有不少雜誌刊登出避孕葯的好處,和闢謠。

這是03年的《中國處方葯》雜誌刊登的信息

這是2004年發表在《用藥指南》雜誌的刊登信息

但謠言的傳播速度,永遠比闢謠快幾百倍。

後來,一傳十,十傳百,而偏偏這個年代,正是智能手機發展的年代,也正是網絡小說侵襲學生的年代,網絡的信息終於轟炸到學生了,當然,也掩蓋不了謠言的侵襲。

前者為一等一的模糊概念的謠言,而後者,則為研究不足的發表。但無論是哪一種,在人們的眼中都一樣。口服避孕葯就TM是一個瘟神,不能碰。

       2010年,另一項調查显示,女性婚前檢查對避孕葯的了解也十分有限,有19.2%的人不知道避孕葯的用途,94%的人不知道避孕葯對人體具體有哪些影響,92.8%的人不知道避孕葯的具體副作用。這個數據說明了什麼?連最基本的避孕葯有幾種都不知道,就更別說具體的影響了。

於是,我又找到了一篇新聞。

這篇文章厲害了,不說副作用,不說副反應,直接上來就危害,這麼標題,直接給人的印象就是“吃這個東西肯定有危害”。

而其實文章中的4個危害
一、避孕葯可使體重增加、二、長期服用以致面部出線沉色素、三、常見類早孕反應、四、及時停止服用避免月經過少或閉經。這4點,頂多只能說是副作用或者副反應,根本算不上是危害好嗎?於是,這權威的網站又給口服避孕葯結了一層厚厚的冰。

      事實上,體重增加是雌激素的水鈉瀦留反應,並非脂肪堆積。雌激素有促進蛋白質合成的作用,但是相比雄激素的促蛋白合成作用,卻相差甚遠。關於長胖的問題,很多人說自己喝水都長胖,我想水絕對是被冤枉了,沒有轉化脂肪的原料攝入,哪門子來的“喝水都胖”,你這是在給自己那張嘴找借口。記住,胖永遠是吃出來的,避孕葯不背這口鍋。

色素沉着的問題,確實是和雌激素有關。男性很少有長黃褐斑的,女性則相對多見。這還和人種、個人體質有很大關係。也有人說,黃褐斑,是女人性感的表現,但更多人對此是抗拒的。而雌激素,同樣也是女人比男人美的內在原因之一,比如肌膚彈性、水澤,這些都是雌激素的作用。而還有更多的人在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葯后,感覺狀態更好了,情緒好了,膚色好了,尤其是那些本身就內分泌紊亂的人群。所以,人變醜,就怪避孕葯這鍋,咱也不背。只能說,副作用因人而異。

類早孕反應(噁心,乾嘔,嘔吐,煩躁等)這些情況,有個別人可能會很敏感,以至於癥狀嚴重到需要停葯,而大多數癥狀輕微的女性,兩個周期后能完全耐受。

而所謂的月經過少甚至閉經,都被算作危害,我就更不能理解了。短效口服避孕葯在臨床常用的重要指征之一,就是能減少月經量。月經量少,甚至閉經,我認為並沒有什麼害處,相比之下,更應該要多考慮是否是避孕藥單一因素導致的閉經,如果有其他原因,比如垂體瘤、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引起閉經,那是需要治療的。而僅僅是避孕藥引起的,那完全是可逆的改變。你的子宮,並沒有因此受到傷害,你的卵巢更沒有因此受到傷害。只不過作為女性,或多或少會覺得,沒來月經,就不是個正常女性罷了。更有甚者,認為月經就是排毒,量少了還不行。這種思想,就是一個大寫的“蠢”。等你見識幾個月經過多,近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你就不這麼想了。那不是毒,那是真金白銀的“血”,心臟里流出來的“血”,嘩啦啦流出去了,你不心疼,我心疼。

以上就可以看出,學術界知識傳播是極度不到位,並且,國人的性教育缺少極度嚴重。

更為可悲的是,2012年有一項針對基層計劃生育人員對口服避孕葯的認知的調查。即使是做計劃生育的人,也有21.4%的人不完全知道口服避孕葯的避孕機理,31.3%的人完全不知道避孕機理,而卻只有19.3%的人知道口服避孕葯的使用對象,37.9%不完全知道,42.8%的人是完全不知道的,所以,連基層普及的人都如此狀況,還能有什麼期待呢?

而當我再翻翻的時候,在天涯的論壇上看到這麼個情況:

題目非常勁爆,估計吸引了不少人,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大概內容就是,樓主去買緊急避孕葯,被一個年資很高,資歷很深的藥店人告知一年不能吃超過3次,不然會不孕不育和習慣性流產,甚至會增加宮外孕的幾率,而且緊急避孕葯的毒性非常大,想懷孕要起碼一年以上才能懷。

我就懵逼了,這個千年謠言,原來除了計劃生育的那幫人,這些藥店賣葯的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推手,但他們也是啥都不懂的話,亂點江山,為了人民對於避孕葯的恐懼又加深了一層。

緊急避孕葯的主要成分是:一片約1.5毫克的左炔諾孕酮,作用機理是臨時用藥造成的一次性血液中激素水平的暫時升高,負負得正,受精卵游到子宮時發現“這片魚塘已經被人承包過了”,然後只能灰溜溜地走人。

但我們都知道,緊急避孕葯只對單次起作用,為什麼??因為它騙不了第二次啊!所以,去XX的造成不孕不育,去XX的習慣性流產,說幾個專業名詞,就能把你騙暈了?

我再舉一些情況,在臨床上,吃過緊急避孕葯的女性其實並不少,頻率更加不止一年3次,比較誇張的我見過是一個月吃4次,吃了2年。現在還是好好的生了個娃。但我並不是鼓勵大家吃緊急避孕葯,可能她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一年超過3次的女性,絕不在少數,而超過3次生下健康的娃的女性,更加比比皆是,但這個謠言會存在這麼久,只是因為基本不會有人站出來大聲地說“我試過吃過不止3次都沒事”的這些話。在國外,緊急避孕葯的實用指南是,需要時服用,並沒有限制幾次的說法,雖然指南仍然指出,建議及時更換短效口服避孕葯的建議,也不會讓人們去拒絕緊急避孕葯,然後排隊做人流啊。

說說宮外孕這個事,真的有研究做過相關的研究,而事實也是真的發現宮外孕的幾率輕微有所上升,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研究的那個人把研究對象設定為避孕失敗的人,也就是吃藥了還懷孕的人身上。那他們這樣做研究的話,對照組是什麼?對照組是避孕成功的人啊,避孕成功了,還談毛線懷孕,本來正常懷孕就有可能有宮外孕的可能,那你故意拿出來對比,這樣的研究根本就是在坑人。

打個比喻,就是坐摩托車戴頭盔的人,會比較容易得癌症,為什麼呢?因為不戴頭盔的人,死亡率比較高,沒活得下去,想得病都沒門。所以,不是所有的研究文獻都是對學術的支持,其中有不少的大坑。

2015年了,還有雜誌刊登這些,我只想說,腦子是個好東西。

當然,看完我的分析之後,很多人就會產生質疑,為什麼要相信我,而不相信大眾的頭腦呢?
首先,用一下外國人策略,聯合國2014年公布的資料显示,美國人中選用藥物避孕者佔16.3%,法國人、德國人中這一数字更高達近40%。

我們再來看回這張表。

除此之外,在2013年的一份報告中,總結了一些人們在口服避孕葯認識上的一些錯誤
①:除了認為對身體有害,還會導致新生兒缺陷。
②:長期服用會降低生育力,需要停葯3-6個月才能妊娠。
③:長期服用會增加血栓和婦科癌症的風險。
④:會引起痤瘡和多毛症。

我們再來複習一下口服避孕葯的成分,以達英為例,成分:每片醋酸環丙孕酮2mg/炔雌醇0.035mg,孕酮,和雌激素,都是女性體內所具備的激素,基本上不會造成任何損傷或損害。為什麼要每天服用,就是因為設計的時候,已經考慮到用最低的劑量實現避孕效果,同時最大限度的減少藥物副作用,所以才需要每天補充均勻的劑量,才能保持抑制排卵的作用。那既然是人體本身所具備的激素,也是低劑量,所以基本不會造成新生兒的缺陷(可以參考胎兒畸形的文章)。更詳細的,包括如何才會造成新生兒缺陷,請期待下一篇文章或者下一次課堂。

上面也有提到,口服避孕葯是抑制排卵為主,但停葯之後即可恢復,那根本不存在停葯3-6個月的概念。

在可能會引起的情況當中,最害怕的,估計就是血栓的風險吧,有研究報告過,服用口服避孕葯的女性患血栓的風險比不服用的女性高出3倍!!!

好好好,先冷靜一下,說是說3倍,但是我們還是要追求真理,看看實際的數據。

文獻显示,沒有服用口服避孕葯的女性,血栓的風險是0.005%(也就是10萬分之5),而服用口服避孕葯的女性,血栓的風險是0.015%(也就是10萬分之15),誒別說,還真的是3倍,但是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講,這10萬分之5和10萬分之15,有區別嗎?而且,那是在較大劑量的炔雌醇(超過1mg)下做的研究……(懷孕期間的血栓風險,比這個高10倍不止!呵呵,怕了吧!別急,自己拿計算器算算再說,動!腦!子!)

再來說說婦科癌症的事,首先,由於是固定劑量的雌孕激素,本身就對子宮內膜起了一個保護的作用,在2015年的研究報告裏面,寫着,經過國外的超過50年的研究,服用口服避孕葯會降低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的發病率。至於乳腺癌吧,從2013年-2016年的研究文獻來看,已經是可以排除這個危險了。

至於痤瘡和多毛症,這個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最有發言權的了,由於雄激素偏高,造成的癥狀,服用了口服避孕葯之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所以,這條不攻自破,但還是由於很少會有人站出來講“口服避孕葯能夠改善”之類的話,才會成為謠言吧。

而針對醫務人員的知識儲備,我又翻出了一篇非常有意思的研究報告。

這是2016年《中國計劃生育學雜誌》上的一個調查,主題是《女性醫務工作者避孕方式的選擇及對口服避孕葯的認知》,看到題目我就先笑為敬了,哈哈哈哈…

那麼,它調查的結果是:43.5%的女性醫務人員認為停葯后3-6個月才能妊娠,19%的人認為會對女性的生育力造成影響,因此,這份報告的研究對象,也僅僅只有不到3%的女性推薦並使用口服避孕葯。這個結果可是相當嚴峻啊,他們到底有沒有好好看婦產科學的啊……

於是,我又翻到了一篇2015年的雜誌。

作者還是個大夫,說明這些普及率真的非常非常低,連最該去做科普的人都認識不到事實的真相,實在是無力吐槽。

在這裏還得要說一下短效避孕葯的注意風險:
①:40歲以下的女性都可以使用,40歲以上的女性不建議使用,因為潛在的心腦血管疾病風險會增加。
②:選擇口服避孕葯的女性,最好在服用前做好相關諮詢,如果打算長期服用,則需要定期檢查,包括量血壓、做乳房、腹部及盆腔的檢查,肝腎功能的檢查。
③:對於患有血栓性疾病、惡性腫瘤、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臟腫瘤、肝腎疾病和吸煙者都應該禁用短效避孕葯。

我知道你們也許會問“是葯三分毒”這個概念,害怕所謂的“毒”,尤其是當看到以上所謂的注意風險或者副作用一欄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放大放大再放大,其實那些都只不過是10萬分之幾的概率,而為了避免那10萬分之幾的概率,管葯的那個人才會建議你做定期檢查,這也沒什麼不妥,相反,這是最安全的告示通知,因為已經告訴了你最差的情況是這樣,而且,這種最差的情況是可以通過定期檢查來預防,那還有什麼可怕的呢?總比那些【副作用不明】,【不良反應不詳】的說明好幾千倍了。

請各位獨立自主思考。我最希望的,就是所有人能夠有自主的思考,這個是非常重要,推行應試教育的弊端,就是讓我們學會了逆來順受,人云亦云,捲入別人這麼干肯定沒錯的漩渦中。而至今還有不少人相信“宮頸糜爛”需要治療,不少莆田系醫院依舊作惡,更不少人在朋友圈賣能夠預防尿路感染的蔓越莓,能夠養胃的蜂蜜,這些有不少人都在宣傳和科普,來平息謠言,但可笑的是,並沒有什麼卵用,這些經典案例未曾退下,那消除避孕葯的惡魔影子,更是遙遙無期。

我這篇超長篇解說口服避孕葯的文章,主要不是為了安利口服避孕葯,你吃或不吃,也和我無關,更加沒有口服避孕葯的公司與我合作,我是希望你們能看到我推斷真相的這個過程,會令你們也產生一種求知的慾望,和對已知的質疑。就像我讀書時候的數學老師經常讓我們去推導公式,為什麼會有這個數學公式一樣,一種求真的態度,我現在覺得,是一個人不能缺少的東西。

我知道你們還會有很多的疑問,但希望你們能夠真的能靜下心來把文章看完,因為找資料真的很不容易。

參考文獻:不要問我翻了多少文獻,我都不記得了,更懶得一個個寫上去,累死我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郭大夫科普時間”,普及科普知識,關愛女性健康,給你不一樣的思維方式!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xywy.com/

【其他文章推薦】

※什麼是內視鏡拉皮手術?

早洩治療15種飲食方法,看了這些原因就會明白

※床事不給力? 穩定有效的外科手術進行早洩治療,讓你重振男性雄風!

※何謂牙冠增長術

※笑起來總是露齦笑的原因

水雷射牙齦整形讓你擁有名媛般的迷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