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后遺症難破?試試“靳三針”

中風又稱腦卒中,包括腦出血和腦缺血兩種。致死率和致殘率極高,我國每年新發病人有200萬,每年因卒中死亡人數高達150萬,是城市居民死亡的第一原因,且發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長!大部分病人就算能夠逃過死亡一劫,未來的日子都要和中風后遺症做鬥爭。一代中醫針灸名家靳瑞總結的“靳三針”為不少中風患者的康復助力。

“靳三針”的來歷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主任庄禮興介紹,靳三針療法由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針灸推拿學科學術帶頭人,博士生導師,著名針灸專家靳瑞教授創治,屬嶺南針灸新學派。靳老上世紀70年代在海南時,用針灸印堂穴、迎香穴、上迎香三個穴位的方法治好了很多人的過敏性鼻炎,因此有了“鼻三針”的說法,既指三個穴位,也指針灸三次就能好的意思。

後來他便把臨床上最常用,配穴較為固定,而且臨床上確實是行之有效的幾個穴位,給予一個固定的處方名,如位於手上的曲池、合谷、外關,他就將之稱為“手三針”;位於足上的足三里、三陰交、太沖,便成了“足三針”。久而久之,處方慢慢多了,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靳三針”配方。

病情穩定即可針灸康復

庄禮興主任介紹,中風病人在病情穩定,且神智恢復清醒后就可開始康復訓練,其中用“靳三針”進行針灸康復也是其中一種康復手段。並根據中風的不同分期和不同的病症進行不同的取穴。

中風針灸康復最重要的三針是“顳三針”,在患者病灶側取耳尖直上髮際上二寸為第一針,在第一針水平向前後各旁開一寸為第二、第三針(沒有具體穴位名稱)。

如果患者是遲緩性偏癱(俗稱“軟癱”), 可以分別在病、患側的手足扎“手三針”(曲池穴、外關穴、合谷穴)和“足三針”(足三里、三陰交、太沖穴)。

如果患者是痙攣性偏癱(俗稱“硬癱”),手部痙攣的扎“手攣三針”(極泉穴、尺澤穴、內關穴),足部僵硬,走路困難的,扎“足攣三針”(鼠溪穴、陰陵泉、三陰交)。如果患者有說話不利、流口水、吞咽困難的,扎“舌下三針”(上廉泉、左廉泉、右廉泉)。此外還有針對不同部位癥狀的“口三針”、“腕三針”“踝三針”等等。

療效取決於穴位還有手法

庄禮興介紹,靳三針治療中風后遺症,其療效不僅取決於穴位,也在於手法。每針扎進去病人要有“得氣”的感覺,即相應位置又沉又緊;針灸醫生的手也要能感覺到“得氣”,針進入后不是空空虛虛,而是要如魚吞鈎,比較考操作者的功力。

每個針在相應穴位上留針約20-30分鐘,這期間,針灸醫生要根據病人的體質,進行提插捻轉等操作,如果病人體質虛的,則要用手法進行補;病人體質實的,則要用手法來泄。這樣“穴位+手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據介紹,用靳三針治療中風病已列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診療方案 。(記者 陳輝 通訊員 張秋霞)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health.people.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何謂牙冠增長術

※擺脫一口黃牙,台中牙齒美白讓你重新展現迷人笑顏

※成人也會感染腸病毒卻不自知孩子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愛滋檢測 – 提供全套檢查,絕對匿名保障隱私

※想請問桃園中醫診所擅於皮膚問題治療~

※找尋GMP保健食品代工大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