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燈睡覺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早在 1999 年,美國的科學家就發現,兩歲以下的寶寶,開著燈睡覺,長大後患有近視的機率會比在黑暗環境下睡覺的寶寶高出 5 倍之多。而開著小夜燈睡覺的學步兒,患有近視的機率也有 3 倍之多。科學家相信,這是因為兩歲前寶寶的眼球正正是快速成長的階段,而晚上的燈光會刺激眼球,導致眼球過度成長,造成近視的發生。雖然這項研究還有待確認,因為研究並沒有包括遺傳、生活習慣等因素;但是近年來,有更多的研究顯示,睡覺時暴露在人造燈光下會影響我們的荷爾蒙、免疫系統,增加我們肥胖、彌患糖尿病、憂鬱症、甚至癌症的機率。
人造燈光會打亂我們的生理機能
為什麼晚上的人造燈光會造成我們身體這麼多的影響呢? 美國康乃迪克洲大學健康中心癌症流行病學家 Richard Stevens 教授解釋,燈泡對我們人類來說是近百年才有的發明,我們的生理結構本來是為了要融合大自然的環境而構造,所以從遠古開始我們人類的身體就習慣了日落後就變黑暗的生活。但是近代的發明卻讓我們不管是在白晝或是黑夜都有人造燈光可以照明,加上3C產品日漸融入我們的生活中,本來日落後就應該休息的我們,卻在晚上看電視、打電腦、玩手機,大大的搞亂了我們的生理機能。
科學家對於日光燈和我們健康有怎樣的關連還沒有確實的答案,但是卻很確定兩者有密切的關係。有些科學家認為日光燈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是因為它會抑制退黑激素 (melatonin) 的產生。退黑激素是一種會在晚上,黑暗的環境裡,從腦部的松果體產生的荷爾蒙。它的功能主要會在晚上降低我們的血壓、葡萄糖、體溫,讓我們可以有一個充分、舒適的睡眠。不只這樣,它還有減緩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功能。但是因為現代人使用的日光燈所產生的藍光會大大的抑制退黑激素的製造,造成我們身體的傷害。儘管我們使用的小夜燈燈光微弱,但是對於退黑激素的產生還是有一定的影響。
另一種會被燈光所影響的荷爾蒙是可體松 (Cortisol),又名皮質醇。它是一種由腎上腺分泌的荷爾蒙,主要功能是提高血壓、血糖、和產生免疫抑制作用;因為有應付壓力的功能,所以又稱為「壓力荷爾蒙」。在白天,我們血液裡的可體松含量會比較高,用來平衡我們日間的活動和調整免疫系統;但是到了晚上,在正常的情況下含量應該會降低;但是燈火通明的房間會讓大腦以為還是白天,造成不正常的釋放可體松,不只影響晚上的睡眠,更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睡在越暗的環境越好
但是現代人的生活好像已經離不開日光燈。在我的房間裡,儘管我都不開房燈,還是會有電子鬧鐘的燈、窗戶外面的街燈、電視和電腦等影幕所發出的燈光;要讓寶寶在一個完全黑暗的環境下睡覺,幾乎很難。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專家告訴我們,其實我們也不用太緊張,只要我們在生活上作一些調整,縮減使用日光燈和電子產品的時間和用量便可以。
-
- 安裝遮光窗簾
其實不只是為了健康,以前我的小孩都睡不久,天才微亮他就會爬起床,但是用了遮光窗簾後,他的睡眠便大大的改善。而且白天把窗簾關起來還可以讓房子不被太陽直曬,讓房子變得更清涼,一舉數得。
- 安裝遮光窗簾
-
- 睡覺前把燈光調暗和避免實用 3C 產品
原來日光燈對健康的影響不只在睡眠時,在睡覺前我們便應該把燈光調暗;因為在一項研究裡發現,比較睡前的微弱燈光和一般的房燈,睡前暴露在大燈光下會縮短退黑激素的持久度達 90 分鐘之久。而 3C 產品所產生的藍光更會大大的抑制退黑激素的產生。所以我們不妨在睡覺前關著燈和小孩聊天,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小孩在睡覺前看電視、玩電腦或手機。
- 睡覺前把燈光調暗和避免實用 3C 產品
-
- 改用紅色燈泡
神經科學雜誌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刊登了一篇關於倉鼠的研究,研究發現藍色的燈光會讓倉鼠更憂鬱,而紅色燈光對他們情緒的影響卻比較少。研究員認為這個發現對人類有很大的警示,所以建議晚上使用紅色燈泡。如果小孩會怕黑,不妨把晚上的小夜燈改成紅色燈泡的小夜燈。
- 改用紅色燈泡
- 帶眼罩睡覺
小孩希望我可以陪他睡覺,但是我又不得不在晚上使用電腦,為了避免電腦的藍光影響小孩的健康,我只好請他帶眼罩睡覺。但是我建議等小孩年紀大一點再使用眼罩比較好,因為擔心眼罩會蓋住小孩的鼻子,影響呼吸,或是會因為睡覺時翻覆,使眼罩滑落,勒到脖子。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