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癌友死於惡病質!醫籲補足3大營養素 蛋白質尤其關鍵
【記者林芳如/台北報導】癌症連續 42 年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不過研究顯示,4 成癌友死於營養不良引起的免疫機能衰退,而非癌症本身。整合醫學專家指出,病人接受治療時,身體承受很大的外在刺激,因而代謝出大量毒素,若無足夠的營養支撐,可能導致身體失衡出現「惡病質」,建議治療前中後應多補充蛋白質、魚油和益生菌。
癌友治療前中後應多補充蛋白質、魚油和益生菌。陳卓邦攝,資料照片
五成癌友因惡病質撐不過療程
根據衛福部統計,2023年癌症死亡人數 5 萬 3126 人,平均每 9 分 53 秒就有 1 人因癌症死亡。隨著癌症治療方式日新月異,癌症不再是生命的無解題,國外文獻指出,4 成癌友死於營養不良引起免疫機能衰弱導致感染,而非癌症本身。
台灣整合醫學推廣協會理事長劉士銘醫師指出,約有 5 成癌友在治療時因病患荷爾蒙和腸道菌相失衡、新陳代謝異常,食物攝取減少而出現「惡病質」,常見表現如疲倦、食慾不佳、味覺改變、掉髮、肌肉關節痠痛、黏膜受損等,且體重在 6 個月內下降超過 5%,病患能否走完療程成為一大挑戰。
患者在接受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會導致大量細胞凋亡,正常細胞也無法倖免,劉士銘表示,雖然成功殲滅了癌細胞,但身體承受更大的外在刺激,因而代謝出大量毒素,如果沒有足夠的營養來支撐,可能導致身體持續失衡,因此建議癌友在治療前中後期,都應力行均衡飲食,補足營養才能加乘治療效果。
蛋白質足夠才能產生新細胞
劉士銘建議癌友多補充優質蛋白質、魚油和益生菌,尤其蛋白質很重要,氨基酸是構成細胞的最基本原料,需要從蛋白質攝取,癌症化療會殺死很多正常細胞,足夠蛋白質可產生新的細胞和修復受損細胞,惟腎臟功能不佳的病人需要控制蛋白質攝取量。
另外,魚油可改善體內慢性發炎,並且可以減少身上的肌肉和脂肪耗損。腸道健康是所有疾病的源頭,補充益生菌可以改善腸道菌相,減少慢性發炎。
壓力是易被忽略的致癌因子
許多人確診癌症當下都會發出疑問「為什麼是我?」,劉士銘說,先天的遺傳因素僅占10%到15%,85%到90%是生活型態所致,例如常吃高糖、高油、太精緻的食物,還有缺乏運動,許多人誤以為勞動就是運動,這是不對的,運動需達到有氧和阻抗力的程度,壓力是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
劉士銘表示,雖然基因無法改變,傳統主流醫學也將防癌的重點放在遺傳因素上,但更重要的是,生活型態會決定基因表現,如果帶有「壞基因」但力行「好生活」,癌症不一定會發生;反之,如果擁有「好基因」,卻放任各種不好的生活習慣,罹癌風險可能更高。
⭐️
文章來源:https://www.knews.com.tw/news/CF0F711340EC905A3E2926AB4DE139C4
【其他文章推薦】
板橋兒童牙醫推薦
板橋兒童牙科推薦,專科醫師聯合會診重視醫療品質
水雷射牙齦整形讓你擁有名媛般的迷人笑容 【其他文章推薦】
板橋兒童牙醫治療範圍齲齒的預防與治療、乳牙根管治療
板橋牙醫特聘各專科醫師聯合會診,讓您的口腔能獲得全方位的照護
嬰兒戴頭型矯正頭盔,更多成功案例分享